第115部分(第2/4 頁)
的瞭解。
日本的政治制度,其實很有意思。
他們也有皇帝,日本天皇。
但日本天皇和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不同,中國的帝王,一言九鼎,生殺予奪,而日本的天皇就做不多這點,日本的內閣大臣,軍部,擁有這制衡天皇的權力。
這在楊毅看來,是進步的,畢竟只有制衡,才不會出現整個國家為帝王的某個決策錯誤而付出代價的局面。
當然,並不是說相互制衡之下做出的決策就不會出錯,但相對來說出錯的可能性會稍小一些。
權力的分散有好處,當然就會有弊端。
當天皇和軍部,和內閣大臣們的意見無法得到統一的時候,矛盾就會產生,特別是在某些大臣或者軍部的權力能夠抗衡天皇掌握的權柄的時候。
黃金的消失,楊毅覺得就和軍部權力過大,足以抗衡天皇權威有關。
要不然,足足幾百噸的黃金消失,天皇真要是權威足夠要徹查到底的話,不可能完全查不出來,除非是軍部的權力能夠抵消天皇的權威,讓最終的調查無法繼續下去。
在楊毅的分析中,這批黃金的消失就和日本軍部有關,其中有個人的侵吞,更有軍部對未來的謀劃。
現在軍部實力膨脹,武裝侵佔東三省成立滿洲國,但卻遠遠不滿足於此,他們的最終計劃,必定是在羽翼豐滿之後,以滿洲為橋頭堡侵吞整個中國!
但軍部的計劃實在太瘋狂,畢竟相比彈丸小國的日本想侵吞中國,那幾如蛇吞象,必然會受到太多太多的阻力。
日軍軍部必然不願意放棄他們認為的可以完成侵佔中國的計劃,在國內上下不能獲得支援的情況他,他們必然會尋找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擴充軍備。
而無論是擴充軍備,發動戰爭,都必須要有大量的物資做後盾。
物資就是錢!
數百噸黃金在這時候出現,對日軍來說就太寶貴了!
上繳國庫,這些黃金就不再屬於日軍軍部了,軍部無論做什麼需要錢,都得得到內閣和天皇的點頭,哪裡有將如此鉅額的黃金掌握在自己手中,等需要用的時候直接呼叫就可以?
就像將來戰爭的最佳時機一旦到來,可天皇和內閣不點頭,手裡沒錢的話,那就只能白白錯失戰機。
可要是手裡有足夠的經費,就算天皇和內閣不點頭,軍部也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援他們發動戰爭,先打了再說,有這麼多黃金的支撐,軍方先打幾個勝仗,將生米煮成熟飯,先斬後奏!
木已成舟之後,戰爭要不要繼續打下去,可就由不得天皇和內閣了!
這些,雖然都只是楊毅的推測,但他覺得這有很大的可能是真的。
日軍軍部本想將這批黃金作為戰略儲備掌握在手中,但黃金太多,價值連城,要是放在某一處或者某一個人的手中,一旦有什麼差池,那損失就太大了。
所以,日軍軍部應該是將這批黃金分散開來藏匿於中國各處,而中村皓月的父親,就是其中一部分黃金藏匿地點的守護者,她父親死後,將黃金的秘密告訴了她,從而有了中村皓月去滿洲和軍部特務處會面然後遇到楊毅之事。
日軍軍部的顧慮是對的。
雖然所有日軍,日本全國上下都將天皇視為神靈,口口聲聲說願意為了天皇效死,但在巨量的黃金面前,依舊有些人被這鉅額的財富迷惑了心智,利令智昏。
從楊毅查閱到的訊息中知道,有日軍關東軍高層換防回國之後,一朝暴富,他的那些錢,應該就是這黃金的一部分。
這批黃金,應該被人中飽私囊了不少,但還有很大的一部分,掌控在日軍軍部手中,被用來支援德王成了另一個偽滿政權,在拉攏舉棋不定的軍閥之時送給了郭進軍一部分,從而被程權王東國等人抓住了線索,追查到了中村皓月。
楊毅甚至還相信,比如在老家襲擊村子的那批土匪,許松說對方可能在暗中接受了日軍的資助,他懷疑那些錢是不是也是這些黃金的一部分,畢竟小股土匪於日軍沒有任何幫助,而大批次扶植土匪勢力的話,那需要消耗的資金,可就不是一星半點了,絕不會比扶植德王來的要少,僅僅靠日軍本身的那點經費,是遠遠不夠的!
第270章 狡猾的日本人
鉅額的黃金在手,不但要當心有人利令智昏,更重要的是,想要保證黃金的安全,也是一個極大的難題。
畢竟黃金是硬通貨,拿在手裡就能當錢花,一旦被人發現什麼風聲,那就是雞飛蛋打,所以一個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