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部分(第2/4 頁)
“那劉大人何時去?”
劉民有長長出一口氣,“快了,快了。”(未完待續。。)
第四十三章 檄文
七月八日,陳新在自己的公事房中與劉民有最後確認了運輸情況,軍隊的運送將在本月完成,八月和九月運送後續的補給,以防戰事拖入冬季。雖然陳新不認為皇太極敢這麼幹,但作為全軍統帥,他不能不對風險進行預防,即便那要多花不少的財力和人力。
陳新看完對劉民有道:“就是這麼多了,賭上了大部分老本,雖然我自己認為贏面較大,但打仗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敢說穩贏。”
劉民有笑道:“皇太極恐怕也巴不得咱們去跟他決戰,眼下明擺著的,後金戰略極度被動,沒有決定性的勝利來改變,就是被拖死的下場。”
陳新把手中文冊扔到桌子上,“對我來說,決戰和會戰並非最好的選擇。要不是那幫流寇,我寧可這麼耗死皇太極,咱們以前還是輕視了流寇的破壞性,。。。算了不說這個了。”
“軍方這邊,誰坐鎮登州?”
“李東華。”
劉民有並不驚奇,李東華是崇禎二年從東江逃來的,忠心沒有問題,現在掌管兵務司,資歷比動員司的司長更老,對登萊青三府的地形和形勢瞭如指掌,正是最適合的人選。
劉民有看著面前的作戰序列,上面竟然還有代正剛帶領的暫編武學學員連,人數只有三百人,同樣要調去遼東,是最小的一個獨立作戰編制。
陳新輕輕道:“代正剛沒有什麼問題,這只是讓職業校直升武學的學員獲得戰場經驗。”
“他不能再指揮軍隊麼?這次的戰兵營眾多,作戰方向也多。這種有經驗和資歷的老將並不多。”
陳新停頓一下緩緩道:“代正剛或許也不願帶兵了,就讓他帶武學學生兵學習好了。帶兵的人並不缺。王碼夫馬上就要到了,我四月就發了調令。他歷練了兩年,經驗比代正剛還要豐富。”陳新淡淡說道,“朱國斌、王長福、王碼夫、鄭三虎、鍾老四,都可以獨當一面,還有朱馮這樣的新秀,只要有好的體制,軍中不會缺少優秀將官。”
“那武昌那邊只留祝代春?”
陳新道:“各司在武昌就建立了機構,留下一個祝代春沒有問題,順利的話。時間也不會長,打敗建奴後我們的軍事重心就會轉向運河和湖廣,民事部的則重心轉向遼東。”
劉民有拿起另外一個冊子,“遼東的漢民還有數十萬,對這些人的政策,應該是甄別留用,輕微犯罪的集中勞動,普通包衣可以分田地成為屯戶,這樣能迅速獲得人口。在遼中建立基層政權。”
陳新點頭道:“這個你決定,但這事得與作戰配合起來,軍隊對民事這方面不熟悉,如果冬季完成作戰又沒有民事官員接手遼東。整個冬天可能都無法理順,這事情不理順了,是要餓死人的。”
“民事相關的調往遼東的人員大部抽調好了。總數為一千人,後備屯長和各司吏員三百人。工坊人員三百,商社一百。其餘為綜合門市、船社等方面,相對於遼東漢民人數還是太少,需要軍隊協助。另外就是糧食可能不足,遼東漢民人數是從情報局獲得的,來源是在後金的內線,但後金各旗都有隱藏丁口的習慣,漢民到底有多少還說不清楚。如果作戰拖到明年初的話,民事部計劃的三十萬石糧食是支援登州鎮作戰,這些包衣在開凍前可能糧食會有些困難。”
“打下遼東的話,後金那些貴族應當有不少存糧,夷丁家中基本有馬和牛,宰來給包衣吃了就是,要是還不夠,到時跟遼西那邊買,我下午就讓楊雲濃去找吳襄商量。”
劉民有抬頭道:“說到那些夷丁,我最近沒參加軍務會,正好問問,對遼東的普通夷丁,軍方打算怎麼處理?”
陳新朝劉民有眨眨眼睛,“咱們不是建奴,都是不能搞那種野蠻屠殺,他們都是後金戰兵,投降的暫時不殺,下來再慢慢審理,打仗殺人就不說了,奴役包衣也不說了,屠殺百姓的戰爭罪卻不能不審,凡真夷成年丁口都統一審判,這個審判嘛,就可以按你在鰲山衛試驗的那樣搞,每個地區設一個法庭,陪審團就是那些包衣,法官用登州的人。”
劉民有用手指虛點陳新,“你真是會用工具,這個時候想起陪審團了,把責任都推到陪審團身上。那麼那些女子和未成年丁口又怎辦?”
陳新沉思了一會道:“這是個棘手的事情,我原來是想集中改造,後來想想不太穩妥,還是打散到各個屯堡更好,十來年之後也就無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