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2/4 頁)
總有支援不住的一天。
他對幾人勉勵道:“今年一系列行動,乃我文登營日後壯大之重要一步,各位既是為各自前程奮爭,亦是為我文登營數萬百姓奮爭,嚴格來說,有些人不算是咱們的敵人,但任何阻擋我文登營前進之人,皆只能當做敵人,必須毫不留情的消滅之,你們做的事可能少有人會知道,在一般人看來,其中一些事或許過於殘酷,但本官說,皆是於國於民有益之事,今日或許看不出來,但總有一天,百姓會理解我們今日所做之事,稱呼你們一聲英雄,各位共勉。”
周世發三人齊聲道:“忠於大人!忠於文登營!”
吳堅忠對陳新跪下道:“大人,於國於民啥的咱不懂,咱也不稀罕啥英雄,但屬下到文登以來,第一次知道兵能練到這個樣子,也第一次覺得收復遼東有了指望,只要咱們文登營能有五六萬兵,建奴便再無可懼,無論誰要擋著大人,屬下絕不會手軟。”
一刻鐘後,天色微明,沙船在兩艘開浪船護衛下緩緩駛出麻子港,進入了寬闊的遼海。
………
大淩河城正南面三里外,與半月前相比已經完全變樣,一道土城拔地而起,土城前方是三道壕溝,前兩道略小,深和寬都不足八尺,這兩條小壕溝之後便是十餘座後金軍營盤,以此作為圍困大淩河的第一層屏障,由各旗固山額真領軍困守。
第一層之後,便是深度和寬度超過一丈的主壕,壕溝中挖出的土都壘在主壕溝之後,形成了環城三十里,高一丈二尺的土城,土城上築垛口處,高度達到一丈五尺,土城之後便是各旗旗主所在大營,大營外同樣挖掘防馬小壕,形成圍城的第二道屏障,各旗護軍大多由旗主率領,隨時準備支援第一層防線。
土城上飄動著各種藍色的旗幟,許多士兵和包衣在彎彎曲曲的壕溝間走動,如果加上一些鐵絲網,幾乎讓人以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某處戰場。
張忠旗押著幾個包衣,他們抬著一具累死的包衣屍體來到第一道壕溝之前,幾名滿臉疲憊的包衣尋了一處地方,放下屍體後在地上開始挖坑。
張忠旗冷漠的看著他們,生死在他看來,已經如同吃飯買菜一般常見,安埋這個包衣也並非是大夥心好,而是因為天氣還沒有完全轉冷,旗主嚴令要掩埋所有屍體,防止疫病流行。後金對各種流行病一直很戒備,皇太極還專門為此發過命令,即便是有王公大臣出痘,其他人也不得去探視,以免傳染。
遠遠的地方有隆隆的炮聲傳來,張忠旗知道是烏真超哈的火炮,他可以不用躲入壕溝,但心頭還是緊了一下。這段時間他的精神也有點不對勁。
張忠旗聽說過守城的祖大壽,這人不愧是個老丘八,守城絕不死守,每日都要出城折騰一番,而且陰謀詭計層出不窮,後金兵全都被他搞得精神高度緊張。
何可綱等將領也是眾志成城,給所有戰兵分發了城中軍餉。加上城中糧食尚多,軍心也很穩固,因為阿敏去年在永平和遷安搞的屠城。大家認為投降也是一條死路,都不肯再投降建奴,這一批關寧軍都是老兵。現在走投無路下拼死一戰,其戰力也非常可觀,圍城後的幾次小規模城外作戰,關寧軍只是稍落下風,建奴同樣損失不小,整個大淩河城鬥志昂揚。
所以城外的堠臺也一直堅持下來,每當後金軍進攻堠臺,城中便出兵策應,建奴打了數次,死傷上百人。卻只攻克了幾個最小的堠臺,所以十天前便停止進攻城周的堠臺。
但後金的烏真超哈很快隆重出場,先後到達大淩河戰場的共有三門紅夷炮,都是天佑助威大將軍炮,皆製造於崇禎四年。另外尚有二十餘門舊式大將軍炮,他們一投入交戰,當日便將城西三個堠臺逼降,給明軍士氣重大打擊。
接著烏真超哈便開始拔除更外圍堠臺,昨日開始攻擊最堅固的於子章臺,於子章臺在數十門火炮轟擊下煙塵滾滾。在大淩河的城頭都可以看到,因為於子章臺在土城之外,所以大淩河也無法救援。今日已經進入了炮擊的第二天。
在他的正前方,一隊正藍旗計程車兵正在出營,張忠旗在其中看到了他的牛錄額真,接著還有塔克潭,他們從幾個通道越過壕溝,列出了一個陣型,左翼的鑲藍旗和右翼的蒙古兩旗也調出了一隊騎兵。
接著一隊烏真超哈趕著牛馬車,拖著三門大將軍炮越過了壕溝,大淩河城中一通鼓響,南門甕城門開啟,一群騎兵率先出城,越過城壕後在城下列陣,張忠旗眼睛抖了兩下,還好不是那隊鐵甲兵,那隊步兵身穿兩重重甲,很像固安那群文登營,但他們的火槍兵不但會打槍,還大多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