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第3/4 頁)
城中既無柴火,也無果蔬,大量的人得了壞血癥,原來總共四萬多軍民的大淩河城,如今只剩下了不足一萬五千人,遼鎮的大批精銳就被幾道壕溝困死在城中,目前剩下的一萬五千人中,還能登城作戰的不足五千人,其中的家丁和戰兵只有三千不到。曾經兵強馬壯的祖家軍,如今連出城作戰的能力都沒有了。
遠處後金的土城依然屹立,從圍城至今,祖大壽一直期盼的援軍從來沒有出現,連傳信的都沒有出現過。城外一成不變的景象讓祖大壽眉頭深皺,原本以為後金兵會忍不住冬季的運輸艱難而撤走,結果他們居然真的圍了一個冬天。
“義父,黃臺及又來信了。”祖可法的聲音響起,祖大壽看看這個義子,原本高大威猛的壯漢,現在竟然走路都有些不穩,眼窩深深的陷了下去。懷中鼓鼓囊囊,露出半截人的手臂。
祖可法見祖大壽看著自己懷中,低頭看人手露了出來,隨手把它塞回去。
“說的什麼?”
“還是那些話,所有將官按原級升一級。。。”
“他建奴的官職能和大明一樣,皇太極給的不過是個名頭,韃子的權都在旗主手中,就封你一個元帥都是無用。”
祖可法低聲道:“但再圍下去,過的些日子便連人肉都沒得吃了,昨日已開始吃營中的瘦弱兵丁。黃臺吉看樣子不把咱們耗死是不會走的,營中已無人聽令,再來得幾日。。。”
祖大壽也知道是實情,黃臺吉下了這麼大的本錢,卻沒有拿得出手的戰果,如果最後時刻無功而返,對他的威望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如果再沒有援兵,祖大壽也只能走投降一條路了,即便他心中萬般不願意。
“何可綱現在怎麼說?”
“仍是說不可降建奴,昨日遇到有個把總提起,被他一刀砍了。”
祖大壽眼神陰沉,他叫祖可法湊過來,低聲道:“你預備些家丁,讓他們吃飽,明日午時本官請何可綱。。。”
城外突然號炮連響,身邊一個家丁大聲道:“大人快看,韃子的汗旗出營了。”
祖大壽立即停住,走到城碟邊,只見兩裡外後金的織金汗旗正在出營,各營鼓號連綿,大部分的固山旗和旗主旗都在移動,人喊馬嘶的動靜遠近可聞。
祖可法興奮道:“他們是往南去的,大半兵都調走了,定是孫大人派大軍救咱們來了,咱們有救了。”
祖大壽連連點頭,心情也十分激動,祖可法叫完後,轉頭問道:“義父,你方說讓我預備些家丁,做啥還沒說。”
“嗯,沒啥,先等一等。”(未完待續。)
ps: 求月票,求推薦。
單章求一次月票
第一次單章求月票,這兩天更新了兩萬多字,頭暈腦脹,一看月票榜還是在分類十一名,差一名就是榜上榜下的差距。
請有票的書友投給本書,讓它能在分類月票榜待一段時間,讓本書的成績不至於撲得太厲害,謝謝大家。票票!票票!!(未完待續。)
第十二章 長山之戰
崇禎五年二月末,大淩河已圍城六月,京師的科道御史上躥下跳,彈劾孫承宗和丘嘉禾的奏章堆起比人還高。孫承宗終於頂不住崇禎和兵部的壓力,嚴令遼鎮各部集結於錦州,抽調的人馬中除了宋偉和吳襄兩部關寧主力外,還有永平兵備張春部、北直隸昌平、密雲、保定、天津等地兵馬,但孫承宗最渴望的白桿兵沒有被允許參戰。
兵部和崇禎對一次次全軍覆沒的滋味記憶猶新,駐守山海關的九千白桿兵是京師最後可以依賴的屏障,雖然秦翼明希望參戰,但他們仍然如同原本歷史一樣沒能參加大淩河解圍戰,而且從後來關寧軍的表現看來,這個決定非常正確。
想去的沒能去,不想去的轉進大師吳襄卻不得不去,同行的還有老搭檔宋偉、永平兵備道張春等等,總兵力近五萬人,因為解圍時間拖得很長,原本沒有參加的昌平副總兵左良玉、通州副總兵楊御蕃等人也被拉入了大軍。而另外一個受陳新蝴蝶翅膀影響的,就是陳新的老領導周洪謨,他因為崇禎二年的軍功和有效打點,換到了臨清參將的位置,沒有在永平當差,得以擺脫了原本的漢奸命運。
大軍集結於錦州,只相隔不到四十里的大淩河後金兵哨騎四出,嚴密監視著這支明軍。在孫承宗的督促下。明軍五萬餘人過小淩河後紮營兩日,見後金兵未主動來攻,張春只得繼續小心翼翼的出發。
後金兵在東北向的官道列營十二座,營盤外設定壕溝土壘。堅固異常。張春放棄了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