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3/4 頁)
那些遼鎮的老兵更堅定,最後皇太極調動烏真超哈參戰,用紅夷炮轟開車陣,甲兵一擁而入,將這部明軍大多斬殺。
消滅了這些兵馬,皇太極便算是報了四城之戰的大仇,他對各旗宣揚的,也是如此。唯一缺憾的,便是吳襄和宋偉又跑了。這兩人在家丁的掩護下突破後金遊騎阻攔,一溜煙就回了錦州,他們的家丁也大多逃脫。不過他們兩人如同驚弓之鳥,日後碰到也只有逃跑的份,皇太極一想也釋然。
“諸位請起。”等到這些人戰戰兢兢的起來,皇太極掃視一圈他們的面孔,用柔和的語調繼續道:“諸位皆南朝勇將,此番戰敗,非戰不力也。實乃爾明帝不仁,而招天懲之故。”
皇太極語氣溫和,說的也是文縐縐的話,但身居上位多年。自有一種威嚴。一眾降將聽他表揚後心情稍緩,但仍是低著頭生怕有任何舉動觸怒這個蠻人酋長。
“兵,兇器也。戰,危事也。豈有人不欲太平而欲兵戈。爾等南人多視我諸申為蠻人賊寇,每每交戰便雲‘又來搶我爾’。豈知此念大謬,我實非為殺掠而興兵也。往年時,萬曆帝對我諸申欺壓逼迫,動輒屠戮,老汗不堪其辱,以明國與我有七大恨,所以興師矣。明國廣有天下,臣民萬萬,若非逼迫過甚,我豈敢以小國伐大國矣。”
這些降將都是一群大老粗,他們從來沒想到,這個留辮子的後金汗竟然能文縐縐的擺一大通道理出來,頓時聽得雲裡霧裡。他們不知這個蠻人實際從小就讀漢文書,皇太極的漢學老師叫做龔正陸,他在當後金汗之前便讀過《水滸》、《三國演義》、《金史》等書籍,對大明的文化和中土歷史都有所瞭解。當了後金汗之後,又讓書房秀才挑選一些典籍供自己學習,文化水平實際上比這群地上的大老粗高得多。
皇太極繼續用悲天憫人的口氣道:“幸天憐諸申,以遼東界我,此天賜之地也,我猶無他求,然天啟崇禎二帝不從天意,不惜百姓賦稅之苦,不憐兵將殺身之慘,一意以兵欺壓,自有天意致其連番敗績。然我仍有談和之意,前年軍至北京,曾致書明帝六七次意欲講和,竟無一言回報,。孫大臣、邱都堂在邊鎮,亦從無談和之意,我雖不願動兵,亦不束手待斃,不得已而圍大淩河,昨日殺戮甚重,實非我願。”
一個明軍將官突然跪下大聲哭道:“奴才被那明國皇帝瞞騙多年,以為大金乃野蠻之地,今日得見大汗天顏,方知大汗才是體諒百姓的真龍,奴才請從大汗,願為先鋒征討明國。”
皇太極微笑道:“這位勇將原居何職?”
“臣,奴才姜新,在明國是關寧參將。”
“來人。”皇太極剛吩咐完,旁邊一個後金將領便走過來。
“賜狐衣貂帽各三頂、馱甲冑雕鞍馬五匹、雕花撒袋刻花腰帶各一,明國女子五人與姜新。”
姜新爬在地上大聲道:“奴才謝大汗賞賜,但奴才初入大金,寸功未立,無顏得大汗算賞賜。”
皇太極站起身,過去扶起那姜新,“我生長海濱山林,惟略知兵事。於教養人民撫綏軍士諸多不明,諸位來於明國,熟知明國山川地形之險,又長於指揮教養。我思之,可請各位將軍任之,我願與諸位共勞逸同富貴。姜參將既入我營,雖是陣獲,然識辨過人,升任三等副將,餘職待回瀋陽安置。”
“奴才叩謝大汗,日後大汗往攻明國,奴才願為先鋒。”
其他將官一看姜新投機成功,連忙紛紛跪倒,一時之間阿諛奉承如潮。
姜新卻始終比他們聰明一點,他大聲道:“奴才無功受祿於心不安,如今大淩河城未下,想是那祖大壽被明帝矇蔽過深,對大汗心有誤會。奴才與祖大壽甚為相熟,願親往城下,為大汗做說和。以解大淩河兵將百姓困蔽之苦,同入大汗麾下。”
“奴才也與祖大壽相熟。。。”
“奴才與何可綱是多年至交。。。”
其他的降將們又晚了一步。連忙爭相表白,皇太極微笑勉勵他幾句。他只需要一個人做榜樣,其他人自然會圍攏到自己身邊,這也是他作為後金汗的優勢所在。
皇太極伸手製止了其他降將的爭取,叫過一名侍從道:“索尼巴克什,你領姜副將去石副將處,負責與祖大壽往來聯絡。”
索尼答應後便去讓姜新起身,姜新千恩萬謝,隨著索尼去了,一路上點頭哈腰的討好著這個叫做索尼的近臣。
皇太極轉頭面對著其他期盼的降將。面色變得威嚴道:“諸位都可安心,往年各為其主,互有殺戮,是明帝之過,與你等無關,只要忠心為我做事,我便待爾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