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3/4 頁)
:“陳新自有他的打算,能多活一人多活一人吧。”
…
登州城內的鎮海門大街上,陳新帶著周世發慢的走過忠烈祠北面的街道,這裡有一處棉布店,這是他們預先佈下的一個據點,前面是店鋪,後面是院落,能藏幾十人。
兩人神色如常的走過店鋪,並未進去與裡面的坐探聯絡。
周世發低聲對陳新道:“大人,這裡離鎮海門兩百步。離草橋也不遠,這一門一橋都是北城要點,這處位置甚好,只是眼下只有這一處,這月再在附近尋兩處院落或鋪子。”
陳新點頭道:“登州眼下是誰在總管?”
“大人。按您要求,幾個店鋪會互相都不知情,他們的身份只有屬下和張東知道,屬下準備在鐘樓附近尋一商鋪為聯絡點,以外面報價和榜寫暗語,坐探不需與聯絡點聯絡。只需從門外過,能接受命令,這樣一來,即便一處被發現,其他幾處不會受牽連。只是。。。大人,似乎太過心了一些。”…;
陳新笑道:“登州是我大明境內,是心了一些,不過咱們的對手終歸是建奴,以後總會建奴的地盤去,練得心一點沒有錯。”周世發低聲受教。
他們回宋聞賢的老宅子,陳新叫上隨從,準備返回威海,宋聞賢跟陳新彙報了他打聽的登州情報,今年朝廷撥的軍餉很充足,光是制器之用是數萬兩,孫元化手中其實物資很多,東江的春糧已經發了,不過據被黃龍剋扣大半,也不知他轉賣去了哪裡,最大的可能是登州城內那些官員縉紳的糧店。
原本還應該補足東江前兩年欠發的本色,總共有十三萬石,但據孫元化不打算補了,他甚至又提出要東江移鎮,把軍民分離,已經給皇帝上了奏疏。
陳新聽得大搖其頭,軍民分離起來理由很堂皇,便於點查實兵,按兵給餉,但東江至少還有十數萬百姓,這些人進了登州根本沒有辦法安置,孫元化提出的同樣是軍屯,但他顯然不那麼多土地,這個奏疏交上去也是白搭,但是看得出孫元化還是有些紙上談兵。
東江目前沒有大的動靜,劉興治也老老實實的,但明顯的是,東江鎮已經沒有進攻能力,連騷擾都談不上了。
陳新巡撫衙門接了王徵,他們一起在水城坐船,王徵是遼海監軍道,登州水師還是很巴結他的,派了一艘福船送他們威海。
王徵氣色比那日好了許多,他在陳新面前已經不擺架子,與陳新在船頭閒談,船開出半月灣後,長山島遙遙在望,王徵看著北方道:“十數年來,天下靡費金錢無數,只為那遼東一塊土,每言遼事,便是需兵十數萬不止,今年又增遼餉三厘,此十數萬兵真當用否。”
陳新低聲道:“王大人,有孫大人在,應是當用的,據標營紅夷炮二十餘門,那建奴必定難以討好。”
王徵淡淡道:“本官願去威海,除解罪之事外,還有一因,陳大人的文登營多有遼人,正合以遼人守遼土,且文登營必是精兵無疑,陳大人去年兩千多兵,斬超過一千,何也,兵貴精不貴多,貴土著不貴客兵,管仲曰:有節制之兵三萬足以橫行中原,更何況遼東一隅。本官以為,客兵耗費錢糧,戰心不揚,每每一觸即潰,應遼民中擇精壯衛兵,在遼東之地乘險樹壘,後以遼兵守遼地,尢可堅故鄉故土之思,膏腴耕屯山寨,即以遼地儲遼糧,亦可漸減加添節省之投,略解民賦稅之苦,於攘外之中得安內之道。”
陳新低頭道:“是,大人高屋建瓴,下官受教。”
王徵滿意的點頭,他原本是揚州府推官,對軍隊也只是紙上談兵,其實遼人守遼地一觸即潰的也不少,反倒是川兵和浙兵這兩支客兵打得最英勇,去年建奴入寇,石柱和酉陽的土司兵在秦良玉率領下勤王,合計共九千人,其中七千由四川布政司供餉,兩千由秦良玉自籌,因為路途遙遠,走十一月才京師,此時建奴早退去,並未如傳言那樣參加四城之戰,原本歷史上也是如此。若是他們能早些,倒可能和文登營配合全殲關內建奴。
崇禎對秦良玉非常看重,親自召見了她,還贈了她幾詩,然後把川兵留在了關寧,秦良玉留下弟弟帶兵,自己返回了四川。顯示了朝廷對這支強軍的重視,所以陳新對所謂遼人守遼地並不以為然,更重要的是軍隊的組織訓練和待遇。
王徵得一個著名將軍的馬屁,意氣風發的站立船頭,他的鬍鬚迎風紛飛,王徵指著北方大聲道:“初陽(孫元化)以掃平建奴為夙願,是以本官願威海,略盡綿力,下報初陽提攜之恩,上報萬歲知遇之恩,陳將軍亦要時刻以此為念。”
陳新滿口答應,偷眼看他一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