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3/4 頁)
,一個聲音穿過院子傳了進來。
“海上,海上有幾十艘船開了過來!”
聽到這聲音,一直接兵不動的衛青驟然抽出了腰刀。厲叱一聲道:“歷城,要是因為你的緣故使得僂寇內侵大亂,別說衛所上下,山東百姓誰饒得了你!”
滿堂驚疑之中。歷城亦是面如土色。這時候,剛剛被歷城派在外頭院子守衛的一個軍士卻氣急敗壞地衝進了大廳:“大人,不好了,海上是“海上彷彿是大明寶船!還有,城外,城外有百餘騎兵趕了過來,打的旗號是是張!”
“哈哈哈。來得好。來得真是好!”
此時此刻,事先早知道有這一步的劉忠不禁哈哈大笑了起來。笑聲之中,也不知道有多少把鋼刀咣噹一聲掉在了地上,那清脆的聲音異常磣人。
正文 第六百九十七章 一兵未出身先死
自從舉起靖難之旗後,小小的樂安就沒有消停過。漢王朱高煦先是仿效當初的朱椅,建立了前後左右中五軍,自將中軍,把從庶五子開始的五個小兒子統統派去監軍。緊跟著,他就連續派出了一應心腹軍官往周遭衛所州府搶奪畜馬和丁壯等等,就連世子和庶四子也派到了登萊,聯絡威海衛、成山衛、靈山衛等等防僂精銳衛所。
然而,做完這一切的他卻並沒有趁著揭竿而起進攻臨近州府,以便打下一塊根據地,而是緊密關注著朝廷動向。自打先頭在牛路上攔截朱瞻基的計劃;失敗之後,他就知道這一回必定不能善了,因此哪怕朱瞻基和朱高熾一樣又是賞賜又是加祿又是優撫,甚至還在他剛剛起兵的時候派人下親筆信,說了無數好話。他卻打定了主意這次任憑對方怎樣都不管。
哪怕皇帝按照他的迴文斬了夏原吉楊榮那幾個成天和他作對的老傢伙,他也決不罷休!這至尊的位子他足足等了二十幾年,如今也該親手將它奪回來了!
於是,從前嫌棄樂安王府不夠氣派的朱高煦這些天一直都在王府正殿承運殿起居,常常端坐在私下鑄造的金質九龍椅上接見下屬、信使以及鄰近來投靠的州縣主官,擺足了天子的派頭。這天,去各州縣搶奪畜馬的幾個心腹軍官都趕了回來,一一稟報了自己的收穫。
“回稟幹歲,咱們取了駐十九。馬一百二十匹,軍糧共一千五百石!”
“千歲爺,咱們一共得了馬九十二匹,軍糧總共兩千石,全都運回來了!”
“屬下這兒是健壯民夫三百二十一個人!”
爭先恐後的報功之後,朱高煦自是異常滿意,便看向了一旁的王斌。這位最受信賴的指揮使此時便橫跨一步走了出來。躬身行禮道:“卑職帶人一路掃蕩了海豐、蒲臺、高苑、新城各地,總計得軍糧兩萬石,馬二百四十餘匹,還有願意投靠千歲的健壯軍民九百五十人。如今樂安囤積的糧食足可支撐整整一年,足可保大事成功!”
“好!”朱高煦用力一拍扶手。倏地站起身哈哈大笑,旋即便滿意地掃了一眼廷下的眾將,“昔日父皇振臂一呼齊集五軍,繼而掃平天下入主社稷,搞賞了所有從龍功臣。如今本藩亦決意仿效父皇擎天靖難,屆時榮華富貴與你們共享!”
眾人冒著滅族之險跟從朱高煦,就是為了這麼一個美好的未來,此時自然是轟然應諾。及至退下。他們仍是難掩心中興奮,下臺階的時候少不得又議論了起來。正殿中的朱高熾不以為忤,反倒是來回踱步不止,那沉重的腳步踏在青石地上。出了一陣陣讓人心悸的悶響。
“朱瞻基那個黃口小兒,他竟然派了寧陽侯陳憨前來征討本藩,簡直是送上門來的好酒好菜!想當年陳慰的老子就是因為敗在本藩手裡,這才和人商量著棄暗投明。結果那老傢伙手底下功夫不紮實送了命,倒是讓陳憨一步步竄升了上去!別說是他。就是張輔親自來本藩也絲毫不懼”什麼英國公,才打下區區一個交阻,倒成了一代名將了!”
一想起張輔竟然敢扣下枚青,朱高煦就覺得心頭火起,轉頭盯著王斌問道,“王斌,你說說,是武勇蓋世的本藩是天下第一名將,還是他張輔竊據其位妄稱一個英字?”
聽朱高煦竟然拿自己去和張輔比,王斌頓時啞然。只他雖不太擅長言辭,這會兒卻知道不能掃了這位主兒的興致,絞盡腦汁想了好一會兒方才答道:“殿下是太宗皇帝在世時就讚不絕口的勇將,英國公雖則四徵交趾,但自然無法和殿下相比。”
“哼,便是這話!張輔尚且不是本藩敵手,陳憨就更不消說!”
撂下這話,朱高煦方才回身坐到了九龍椅上,緊緊抓著那金質扶手,心裡盤算起了擊潰陳憋大軍之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