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上帝保佑,信終被主持人讀出,我相約那女生在讀信後的下個星期六中午,在觀塘地鐵站的恒生銀行前見面。不過,大概她覺得我是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啦,所以結果並沒出現。
多年後,因主持電臺節目,認識了當年《三》的其中一位主持倪震,他也出版過兩本愛情問答書集《絕頂愛情》及《大膽愛情》 ,我喜歡其文采與毒舌。為了寫這專欄,我還特地去請教他關於答信之技巧,他提醒我,答信重點並不在於只給來信者看,而是要讓所有人看。每次回信時,我亦常謹記此點。在此特別鳴謝他。
3。
回港後開始於網上呼籲,馬上引來眾多來信,開啟郵箱,迅即被各種寰海奇情攻陷心靈,讀著封封伊媚兒,俺仿如癮君子般無法自拔,一封接一封地追,在開始的兩星期,除了看信回信外,根本無心力幹別的事情。
專欄於新浪部落格及開心網上刊登後,一些媒體邀請我在不同雜誌開設此專欄。在此感謝各媒體編輯, 包括 《外灘畫報》 的劉莉芳、 張晴及文林;18《城市畫報》的楊凡、李暉和桂梅 ; 《男人裝》的林琳 ; 《福州家園》的靈怡 ;香港《CUP》的張鼎源及《Pandaa》的劉家輝、Slim 與阿遊等。
感謝我的助理 Quin 及 Debbie,她們對這專欄格外熱心投入,在替我整理信件、打字及核實資料期間,常給予許多意見。每次我答完信,都像豬隻被屠宰後,得先送往她們的質量檢定部門作質檢,然後才可送往超市發售一樣。
自序 隔牆酬和都胡侃 你來寂寞我回嫖1。(2)
優優徵詢了律師意見,說這欄有可能會被指為非法行醫!因為在中國,這樣的答信可能會被視為心理諮詢,而我明顯沒有專業心理諮詢師之牌照,所以保險地,在此還是必須提醒讀者,本專欄純屬創作,並非專業心理諮詢啦。而優優她為追求其理想,在今年三月辭去了出版社之工作,但在本書的構思、選信及編輯過程中,她都給予了非常寶貴及重要的意見,祝願她有更遠大的前程。同時感謝隨後接手的文治圖書監製蘇靜、編輯洛維、內頁版面設計師馬仕睿及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待定) 。
設計封面的梁詠珊、翟桐及溫衛能,早於去年九月就開始受我折磨,無數遍地跑到拍攝現場,等我在拍完一個鏡頭後轉機位的空檔,趕緊過來討論封面構思和展示她們的打稿樣本,然後花上好幾個月去嘗試不同的紙版和裝裱,最後完成了這個讓人眼前一亮,看上去心情愉悅的封面。
當然還包括了那被網友認為好適合襯上八一製片廠片頭配樂的標誌。感激他們團隊的無限創意及對我一直翻來覆去之包容忍耐。
()
長沙的那位 Tomboy,要算本書之靈感繆斯,因此特別將其來信和回覆收錄於結尾附錄中。
其實我等出手答信,就是為了從打救(或打 ×)一人中,弘揚愛學於眾生,這是答信人該有之文德風骨。偶爾會於答後忐忑不安,不知回覆是否恰當,出手會否過重,因此有時刊登前會先傳給朋友看,聽一下19意見。感謝林彥谷、彭秀慧、陸以心、十四及小巴,她們抽空看信及給意見,更幫忙提議了過百個專欄之名字,都怪我是Chu女座(這有點像歌名啊!) ,三心兩意又喜歡勞役別人,明明只寫個小專欄,卻弄到如乾隆下江南般勞師動眾,人人都得幫忙拉船搭橋。
4。
平日我讀這類答信書最辛苦的,就是一書二百多頁,竟出現過百次作者名字。除非那種連平時在餐廳等人,都喜歡反轉杯墊抄寫自家名字去陶醉一番的自戀狂,否則這實在是有點教人(無論對作者或讀者而言)受不了。為此特地情商小克兄出手幫忙,除了具特別意思之下款外,其餘凡用我全名作下款的,都通通以此變種聾貓[聾貓logo]取代。很喜歡這造型,一來神似,二來面頰那滴水既可算汗,又能作淚,甚至能成笑噴之飯。
我認為書中的信不該依據答的先後次序去排列,因為這樣容易偏重我某段時間的特定口味,未必適合連貫性閱讀,所以決定重新編排信件次序。但為了讓讀者能夠了解原來的刊登次序,因此我在每信的標題前,都加上個 PWV 編號。PWV 在德文中就是“彭氏作品目錄”(Pang…Werke…Verzeichnis) 之縮寫。暈啦,你就別問我幹嗎要用德文來編號,因為這是參照理瓦格納和莫扎特的樂章編號方法喲,誰叫他們都用德文。要是你打算不依據本書編排去閱讀,不妨參考這編號順序去看。當然,要麼你正好是那種每次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