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起,於你親政不利?”黎姜此刻異常的聰明。
嬴政只是煩惱的點點頭,也不做聲。
黎姜心裡就琢磨開了,想了半天,覺得只要能將這黃河大魚湧上渭水之事說成是吉兆便會使得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至少不會讓嬴政如此煩悶。
於是黎姜沉吟了半餉後開口道:“子政,我倒有一計,可緩解你的煩憂,但這宗室和朝堂之事還需你自處。”
嬴政自然一直都在思慮著如何擺平這些悠悠眾口,見黎姜如此說便道:“我且依你去行事,其餘的,我自當妥善處置。”
黎姜認為事不宜遲,便去了趟驪山。
待見到東皇太一時,黎姜很認真的對他說:“東皇教主,不知你可聽聞黃河魚上之事?”
“自然。”東皇太一依舊深沉的回答道,“良人可是想知道這預兆何事,是否對我大秦國對大王是吉利的?”
“的確。不知可否?”
“明日散朝之後吧,我會在翼闕面朝黃河進行占卜,眾位王公大人也可親見。這樣,如何?”
“如此甚好。”黎姜滿意的笑了笑,正要告辭時,只聽耳邊傳來了一個聲音:“這塵世中人的命運不是不可改的,若是預知到了什麼,是可以改變的,就看這個人敢不敢嘗試了。”黎姜奇怪的往後看去,東皇太一都不見了,便晃了晃頭繼續走。
嬴政同時也沒閒著,他也開始進行部署了,要一舉將這真假之謠言平息掉,否則這大王之位他如何坐得安穩舒心。
次日,散朝前便有人想嬴政稟報:“啟稟大王,呂相邦,東皇教主今日在翼闕面朝黃河處測我大秦國運。”
“如此擅自做主,也忒大膽了!”嬴政聽聞後,佯作勃然大怒。
昌平君按照說好的步調出班奏道:“大王息怒,教主也是一番憂國之意。”
有些想借機生事的大臣聽昌平君這麼一說也稟奏道:“大王,昌平君所言不錯,或許可卜的吉凶也未可知。”
嬴政見許多大臣都如此說,便藉機道:“既然眾位卿家都認為東皇教主此舉妥當,寡人便同眾位大人一道去翼闕。”
當嬴政等到達翼闕時,黎姜也早換上了內侍的服飾同著落櫻和拂兒混在了翼闕的一些內侍的隊伍當中看戲了。
只見東皇太一站在河前雙手合十,一會兒後,手中便發出了微弱的金光。只見從河中翻騰出了一尾活蹦亂跳的魚不可思議的躍進了事先放在搭好的祭臺上注滿水的大陶缶裡。接著那兒在水中游了會後,突然一躍而起,從口中取出一顆碩大的珍珠來,便消失了蹤影。
那吐出的珍珠一直靜止在空中不動,慢慢發出白光直至讓人睜不開眼,緩緩地飛到了東皇太一的手上。東皇太一說道:“回稟大王,天佑大秦。”
嬴政不動聲色的開口道:“此話怎講?”
“回大王,上天降示,此乃上天對我大秦降下的吉兆、對大王降下的吉兆。”
“是何吉兆?”嬴政此刻面上微露喜色。
東皇太一將珠子一揮,便到了嬴政的面前:“吉瑞都在此珠上。”
嬴政接過一看,果然上面隱隱的浮現出一隻大鼎的形象。於是嬴政示意將此珠向下傳閱,讓隨行來的王公大臣們都看一看,這才對著東皇太一道“將情況向寡人詳細道來。”
“本閣聽聞黃河魚上之事十分憂心,便觀了數天星象,發現此乃上天將魚送與我大秦君王的賀禮,此魚屬陰,是大王得吉利的徵兆,只是是何吉兆本閣並未卜出,是以做法請上天再作垂示,是以得此珠,吉利便應在此珠上。”
嬴政心裡已知道這大鼎便是周鼎,是自己問鼎天下的吉兆,於是對東皇太一十分的滿意,便覺得自己該進行後面的行動了。
於是便同了昌平君、昌文君等人離開翼闕去了華陽太后的昭扈宮。
真嬴還是假嬴
黃河魚上是上天給大秦君王的吉瑞,此訊息很快的就傳進了昭扈宮華陽太后的耳朵裡,此刻她聽了心裡十分的不是滋味。
就在她愁眉不展,在為成蟜之死和樊於期的行動徹底失敗而心煩,並想以此事再次挑起眾人對嬴政身份的懷疑時,聽到這樣的訊息,簡直就是氣憤至極,既然上天都認為嬴政是這大秦的君王,自己還能如何說他不是真贏呢?
這才在氣憤著呢,就聽聞丫鬟來報:“太后,大王駕到。”華陽太后聽聞嬴政來了,便瞬間提高了警惕心,他今日突然來到,必然不善,莫非嬴政抓住了自己的把柄不成。
當華陽太后端坐在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