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天地龍鱗》(第1/2 頁)
被導演噁心壞了的觀眾,有打算繼續往下看的人,十分聰明的調整進度條,直接來到最後的MV展示環節。 一共有三支MV,前兩支是萬里長城的音樂宣傳,法師哥的又一次“壯舉”,這首改編後的《大地》算是讓他又丟了一回臉。 歌曲的整體編排其實沒多大問題,本身這首歌取樣的經典歌曲相當不錯,後邊的編排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問題不是出在歌曲,而是出在他個人的演唱風格。 本身歌曲是粵語,他強行改成普通話也就算了,偏偏他的演唱風格就駕馭不了這種大氣磅礴、灑脫的歌曲,偶爾來點鬼吼鬼叫,你還能扯點靈魂吶喊之類的。 那這個經典改編的歌曲,人家走的是豪放派的,而你既放不開自己的嗓音,風格上南轅北轍,總之就是一個極其糟糕的音樂MV。 宣傳的兩個字就沒必要掛上了,畢竟長城管理單位那邊沒有打算蹭這一次的熱度。 這節目播出,三支音樂MV的CUT早就已經上傳了,但是長城管理單位並沒有轉發華塵雨這次改編的《大地》,也沒有轉發鞠靖怡這次的歌曲。 主要是風格與長城的雄偉風馬牛不相及,這次兩個人都沒有進行轉發,直接沉默就好了。 這樣既兩邊不得罪,也不用惹禍上身。 《天地龍鱗》演唱、詞曲、音樂後期製作:一葉知秋! 這首歌曲的CUT還是故宮博物院的官號自己上傳的,在各大平臺均有釋出,並且第一時間配文稱:一首歌道出了紫禁城600年的風雲變幻與歷史興衰,見證著華夏巨龍騰飛天際、創造著新的奇蹟! 同一時間,其他藍V官媒也是爭相轉發。 有好奇的觀眾點進宣傳片MV中觀看,這第一個鏡頭裡,是葉桓丘穿著中山裝,緩緩從午門走進御朝,這一條單行的折橋下,波光粼粼間,只見一條龍影緩緩行過。 不知這影子是飛於天際的龍,還是潛入水中的蛟。 開場就用一個鏡頭讓人感覺到宣傳片的不凡,隨之而來的旋律,大氣磅礴,與這紫禁城相得益彰。 隱藏在旋律的洞簫聲,帶出的第一個鏡頭,便是孟暘選擇的地方,於神武門邊上,她一人怡然自得的吹奏洞簫,一抬頭看向的地方,是紫禁城的中軸。 當鏡頭回正,葉桓丘站在這太和殿前,悠悠唱道: 這江山我起筆 民族血脈又幾萬裡 幾世紀六百年裡,龍的傳人歷經風雨! ……………… 他用自己的歌聲,帶著觀眾回顧了一下這幾百年中的王朝興衰變化。當你從內心裡真正認同華夏文明,認同屬於自己的文化時,聽到這首歌才會有很深的感觸。 當他唱道:“這龍鱗卻曾經,鏗鏘落地猶如碎冰。一片鱗一寸心,故事飄搖我不忍聽。”的時候,其實離大家並不久遠的近代史,記錄了一筆又一筆的辛酸。 可即便如此,龍的傳人並沒有被打倒,反而重新又站起來。 那騰飛的跡象,正好是在七八十年代浮現了苗頭。 後續展現的其他選手選擇的地方,拍攝出來的鏡頭,以及表達出的內容景象,無不在說明著,這個偉大的民族,正在踏上覆興的道路,並且持之以恆往前邁步。 把華國傳承五千年璀璨的精氣神融入到歌詞裡,以小見大…… 格局一瞬間開啟來! 上一週大家還沉浸於文物失竊多年的一些憤懣與不平時,這一週的《天地龍鱗》就如同一把利劍,劃破了陰霾,那些曾經被竊取走的東西,終將會一步步被收回來,強盜拿走的是一些空殼,或許曾經的它們很重要,但對於如今的華國而言,它們依然重要,但有另外一些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利劍磨好,那些豺狼虎豹們才會好好的聽你說話。 在如此眾多官媒的轉發下,聽完歌曲的人,紛紛給出了自己的好評,一條又一條高讚的評論湧現出來。 有位網友留言道:感謝一葉知秋,治好了我的焦慮症。之前因為文物一遍又一遍失眠,這首歌曲讓我走出了精神內耗。 “其實我們現在才談起這些文物的問題時,那些強盜們開始爭辯、慌張,甚至用所謂的民粹抬頭來汙衊我們,不正是因為我們已經崛起了,我們現在隨便談論一些事情,都會讓這幫強盜們害怕,一個個的被迫害妄想症都出來了。如這《天地龍鱗》唱的,君子氣節不移,是時候讓這些昂撒們知道什麼叫仁者無敵!” “只有實力的強大,才可以守護住我們想要守護的人或物,故宮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但見證了興衰歷史,這一次我們要抓住時代的契機,重新屹立於文明之巔。不能把蔚藍的地星拱手讓給那些豺狼虎豹!” 評論裡的網友們振奮人心的留言一條又一條。 這條影片的播放量也是再一度的暴漲,已經蓋過了目前《國潮風華》第十期本身的播放量。 也是在第一時間,葉桓丘這邊之前已經跟樓院長那邊談好了,就選擇在恰當的時機,把《天地龍鱗》的音源釋出在國樂網。 這也是葉桓丘第一支有MV的歌曲!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