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第3/4 頁)
只是……這卻是軟刀子磨人,比硬打硬拼更難掌控,用漢人的話來說,這是王道手段!”
“王道手段?”
“不錯,他手握重兵,誰敢招惹他?哪怕他用榷場收買人心,還丟擲了大量好東西,誰敢去搶掠?恐怕那羅長人正坐在靈州等人發難,他好藉機立威,震懾宵小!”
“嘶……”
“你妹夫阿移已經決定與羅開先聯合,單我衛慕家是惹不起靈州羅開先的,野利部孤掌難鳴,又被砍掉了一隻手臂,恐怕還要面對沒藏幾部的襲擾,能做什麼?你那偷襲靈州的想法最好放棄,會州之兵不得妄動,老父可不願去靈州為你撿骸骨!”衛慕乙黑最後的一句話可說是斬釘截鐵。
衛慕山喜則徹底呆愣。
————————————————————————
1沙陀人國滅,指趙光義率兵攻滅北漢。
2韋州,現寧夏同心縣東韋州鎮,宋時為靜塞軍司駐地。
3清遠,清遠寨,北宋守衛西部交界的軍寨,是靜塞軍控制的重要節點。
…………………………………………………………………………………………
附:再次申請簽約了,不知結果如何,請諸位書友幫忙捧場。
感謝書友“黯月子”“吃金幣的巨龍”“kgb136”“山村俗子”“星晨晨曦紫”“1149220764”“leofu”七位的點幣打賞!
第六十九節 漣漪(九)環州城內
靈州東南,百里之外,是隴山之地。
隴山總體呈東北…西南走向,東段又稱六盤山,因山勢陡峭、林木茂盛,山間又多有河流山川交錯,故山路異常險峻,其總體地形便成了難以逾越的區隔河西與關中平原的天然分隔帶。
自隴山深處有許多溪流匯聚成河,其中一條被稱作白馬川,白馬川沿山勢走向流向東南,向東數十里處於山脈中央,沖刷出一塊四面環水之地,該地因水而成,故名環州。
已是宋景德三年,環州此地被定為軍城已有數載。
在此之前,宋皇趙恆為攻略河西,曾遣李繼隆1為帥,統靜塞軍數萬人攻略李繼遷,惜屢戰失利,李繼隆不得已退守韋州。
之後,李繼遷因為驕傲自大被吐蕃人潘羅支設伏而死,趙宋本該鼓而進之,可惜李繼隆舊傷發作加上連日困戰,於景德二年病死床榻,於是,宋攻靈夏的計劃徹底廢棄,李德明才得以上位,並進奉趙宋為主,得趙宋封其為西平王。
鑑於檀淵盟約已經簽下,各處榷場也已開設就緒,趙宋邊境各勢力開始趨於平靜,感覺自己這個皇帝做得有聲有色的趙恆開始在王欽若的鼓動下,試圖仿照先唐封禪泰山,宋境進入了休養生息階段。
這樣一個局面對百姓來說,或許是好的,對文官則是最好時間,他們可以大肆奪權,壓制各路軍將了。
所謂的一些功勳將門當然有所不滿,但是在這之前,大將楊業、潘美、曹彬等大將戰死的戰死,病死的病死,在前一年,最彪悍勇猛的大將軍李繼隆也病死了,皇帝又在暗地裡支援文官,將門有再多的不滿,也只能忍著。
如此的背景下,最苦惱的不是被壓制的將門子弟,而是追隨那些將軍征戰多年的老軍伍,沒有了戰爭,也就沒有了建立軍功的機會,多年征戰留下的傷痕,還有丟下父母妻兒的遺憾,讓他們在心靈受創的同時,也積蓄了太多的惱火。
只是,對於忙著搶班奪權的文官來說,刀頭舔血的老兵根本不值得他們在意——事實上自從重開科舉之後,有了皇帝支援,新任的文官連將門中人也沒怎麼放在眼裡,對他們來說,扛著腦袋玩命計程車卒都不過是粗蠻無知的下等人。
所以,他們在爭搶重要官位的時候,幾乎無所顧忌——反正皇帝都下令不準隨意開戰了,前線與後方又有什麼區別?
按照軍中的規矩,重要的物資配給都是首發前營軍司的,一些重要軍事節點是駐兵的要塞不錯,但同時也是物資的中轉站,掌握了物資中轉,等若是權財均得,對於這樣的位置,拼命擠壓武將的文官又怎能不在乎?
於是,將門得不到皇帝支援的前提下,又不想造反,就只能儘量保全自身,這些敏感的位置也就被文官們攏絡了去,那麼被排擠的原本的軍官去往何處?
一部分手腳不乾淨的被處以軍法,另一部分則明升暗降,派駐後方或者不重要的地方戍守。
而環州,處於靜塞軍司韋州和定邊軍之間的夾縫位置,恰是這樣一個不怎麼重要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