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第2/4 頁)
老與竇老在場驗證。”
“哦?信件何在?”
“沒能留存,因為上面有那轉運使曾易行的公印和私印留憑,他在信中提到,不敢私留印綬於我等,故等我與二老鑑證之後,由信使焚燬。”李軒坦然而言。
“曾易行?那位轉運使的名字?”羅開先頭一次對這位貿然來訪的轉運使有了些興趣。
李軒注意到了羅開先的關注,笑著說道:“是,杜、竇二老也如三郎你一般覺得那位轉運使膽大妄為,只是信使不敢多言,匆匆離開了。”
羅開先想了想印象中宋史上有名的曾姓之人,卻不得要領,“哈,如此說來,這位曾轉運使倒是個妙人……杜老和竇老二位意如何應對?”
“杜老和竇老命我回報於三郎,曾有言萬事皆由三郎自作主張!”鄭重回復了一句之後,李軒的臉上綻出一點笑意,“若非時值三郎你大婚之際,此事又非同一般,兩老本意是不願此類瑣事攪擾於你的……”
抬手擺了擺,羅開先說道:“軒兄休出此言,羅三與四娘婚事為小,眾人生計安危為大,容不得懈怠大意!軒兄此舉甚為妥當,還請傳告營中諸老,無論是趙宋還是北遼的人馬過訪,羅三均有應對之策,無須憂慮!”
“還請三郎慎重行事!”李軒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免不得有些擔憂羅某人的殺伐果決,在他了解的範圍內,趙宋是個統一了大半東土的王朝,作為外來者,他並不想貿然的與其敵對。
羅開先對身邊眾人的心思可算是瞭若指掌,包括眼前這位民事大總管。
他當然沒想過馬上與趙宋刀兵相見,事實上那也沒什麼好處。
拍了拍李軒側面臂膀,羅開先說道:“軒兄,命運這種東西是握在手中的,安寧更是用刀兵打出來的,絕非話語可以求來!宋人若是安分守己,某也不想妄起兵戈!”
李軒張了張嘴,卻不知該說什麼,最後只能來了一句“如此甚好!”
不能奢望每個人的思想都能與自己時刻同步,對於李軒的憂慮,羅開先倒是完全能夠理解——如同李軒一般的唐人老營之人,因為曾經困守在希爾凡,常年受周圍幾個人數眾多大族的壓迫,對於大的勢力有些恐懼心理實是再正常不過,他們聽從祖輩的號令回到東方,對東方的風土人情卻同樣模糊不清,初到靈州,眼前的一切與他們從祖輩那裡聽到的訴說大相徑庭,自然免不了有些亂七八糟的想法。
換一種說法,這就是心態上的水土不服。
對這種藏在個人心底的心事,羅開先同樣是沒辦法解決,他所能做的也只是讓眾人忙碌起來,所以商議之類是沒什麼用處的,平白的增添困擾。
“軒兄,還請回去選人主持榷場交易,順便請李錚回來見我!”
“……喏!”李軒遲疑了一下沉聲應諾,轉身離開。
下午,腦子被各種禮儀詞彙弄得混亂不堪的羅開先見到了匆匆趕回的李錚。
“榷場那裡一切安好?”
李錚在羅開先面前恭然肅立,羅某人的新造型讓他感覺這位將主身上突然多了一份尊貴與雍容,但是那種被包裹起來的強大與兇悍彷彿變得更加凝滯。
他用比以往更加恭謹的姿態回覆道:“回稟將主,榷場秩序井然,守備校尉費舍爾心思縝密,手下兒郎更是精銳彪悍,沒人能擾亂榷場的秩序!”
“很好!”誇獎了一句,羅開先接著問道:“這幾日總是下雪,榷場那裡,恐怕沒多少人吧?”
“不,將主!”李錚否定了一句,解說道:“下雪只是影響了傳信的速度,遠路問詢趕來的部族並不少,其中還有遠在姑藏山1的吐蕃人,貌似他們並不懼怕風雪,他們騎著長毛牛趕路,帶來了很多幹肉、皮毛、牛毛毯子還有鹽石……”
“長毛牛……哦,知道了,他們為何如此遠途跋涉到靈州?據某所知,西面的涼州和南方的韋州都更便利吧?”長毛牛顯然就是指犛牛了,羅開先疑惑了一下,恍然追問道。當然,心下免不了有些感嘆這時代的人為了生計在雪天跋涉的辛難。
李錚開口解釋道:“據吐蕃商人所述,涼州近年為回鶻人佔據,信奉綠教的回鶻人不許異教徒入城交易,至於韋州……趙宋雖然於去歲開設了多處榷場,交易的人卻僅只涵蓋契丹和党項諸部,南方的吐蕃人不在其中。”
宗教排斥加上經濟封鎖?羅開先禁不住感嘆這時代的人並不愚蠢,只不過治國治政的手法還是太粗糙了。還有……吐蕃人,他們的命運還真的是坎坷啊。
“非常好!未來的大鴻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