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第3/4 頁)
性較大的人甚至開始買3000以上的,不過大多數人都等著手機城補貨,畢竟買3000元以上手機的人還是少一些,而且要買的早買了,不會因為紅包才來買3000元以上的。
整個國家都陷入了王子軒掀起的微。信春晚紅包熱潮中。
微。信註冊使用者也不斷上升。
除了國內的媒體不斷的播報著新加入微。信春晚紅包的企業和紅包總金額,國外的媒體也被這一場席捲中國的紅包浪潮吸引了。
英國廣播公司認為王子軒掀起的電子紅包浪潮,加快了中國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步伐。
“隨著新年馬上就到,儘管26歲的黃靜(音)還是單身,但她早已經在朋友之間交換起紅包。”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年根關注此事,緣於中國的一股全民熱潮—搶紅包。
因為美國人不會發紅包,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專門向美國人做了普及,紅色信封裡放入現金,這在中國就叫做紅包,作為一種運氣和祝福的象徵,一般是已婚人士在農曆新年發給父母、未婚人士以及孩子。
按照傳統,已婚人士才發紅包。如今這一飽含祝福象徵的行為仍在繼續,不過王子軒和微。信讓這一傳統產生了旋風式變化:透過智慧手機交換電子紅包。
僅僅三天時間,就有157家中國企業加入了王子軒設計的紅包大戰,將向中國地區的微。信使用者發放17億美元的現金。
這一場紅包大戰也讓中國人開始搶購智慧手機,三天時間就讓全國的智慧手機進入缺貨狀態。
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說,王子軒發明了微。信後,用微。信發紅包、搶紅包就成為了朋友們之間傳遞祝福的新方式。據王子科技公佈的資料,從微。信上線以來,中國地區參與發紅包、搶紅包的微。信使用者已經超過6000萬人,而中國區的微。信使用者只有8000多萬人。可見紅包文化在中國的盛行。這個資料是截止12月15日的,這一場紅包大戰正在讓微。信中國區使用者火箭式的增長。
《經濟學人》分析說這一場紅包大戰可能讓微。信、支付寶的中國區使用者增加數千萬,徹底鞏固兩者在即時通訊、電子支付領域的老大位置。
如果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天才,那個天才一定是王子軒。
他只用了1億美元,就利用中國的紅包文化,讓他旗下的公司增值數百億美元,甚至更多。
無論是《漢字聽寫大會》引起的漢字熱潮,還是現在的紅包浪潮,王子軒都展示了他對中國文化的精通。
雖然他在美國學習了經濟學。但卻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注意到,微。信紅包帶來的是便利,減少了中國人兌付現金的麻煩。
新加坡《聯合早報》則注意到,隨著微。信紅包的興起。發、收紅包已經不再侷限於長輩和小輩間,更多地活躍在同齡人間,甚至在社交軟體上的一條“接龍紅包”,就能串聯起互不相識的網民們。對於“全民搶紅包”熱潮的掀起。報道認為,這變成了中國的全民娛樂,將漸漸地成為中國人拜年、問候的一種方式。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甚至宣佈。中國的傳統紅包習俗將進入“數字化時代”。評論稱,搶紅包的使用者更多是熟識的親人、朋友和同事。在這樣的氛圍裡搶紅包,氣氛更熱烈,親朋好友間的感情也更容易熱起來。
CNN也看到以往受詬病的問題出現轉變,春晚紅包會讓很多中國人的“紅包負擔”減輕不少。
對於很多人來說,春節發紅包都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但是今年他們有可能從王子軒領銜的企業手中獲得紅包,從而減輕他們的負擔。
報道認為,如今的中國人日益鍾情網上交易和電子商務模式,傳統在與便捷的較量中退居次要位置。
圍觀“全民搶紅包”的現象給中國傳統習俗注入全新活力的同時,外媒也探討起中國有著怎樣的紅包迷戀,讓搶紅包一到年底就紅極一時。
美國《僑報》發表分析文章稱,在中國,贈送紅包之所以能夠“發酵”出年味,完全是由於這一傳統習俗附加著一種特殊的文化儀式感。文章稱,中國民間相傳,紅包最早起源於家家戶戶過年時放置於門口的一塊紅磚,以祈求新年好運。由此可見,紅包的真正價值在於它所承載的美好希望。如今,親朋好友過年時以這種最新的方式互贈紅包,送出的是對更融洽的關係和更幸福的生活的願景,年味則在這種願景的催化下愈發濃郁。
對此,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稱,在中國,以往過年挨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