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書幾位作者牽強的觀點,這是中國學術界目前的共識!
二、嚴君平學說對巴蜀文化及中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川綿竹市在中國道教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道場所。在五斗米道創始人張道陵對全國道教上、中、下二十四治地的劃分中,綿竹在上八治中就佔了兩處:綿竹鹿堂山為上八治中第二治地,綿竹庚除山為上八治第六治地。此外,在道教福地的劃分中,綿竹山為第64福地。道教中十大洞天的第三大洞天“西城山洞”,在已經知道的道教場所位置的介紹中,為地址不祥,極有可能為綿竹境內無極觀所在的庚除山上。文化大革命前,有人在觀內看見有“太玄總真之天”的匾牌,而這就是中國道教第三大洞天的另稱。無極觀發展到唐僖宗時最為繁榮,有地1300畝,大小道觀108座,也具備了作為道教第三大洞天的規模。
於是問題就出來了,綿竹為什麼會成為中國道教的重要場所呢?
答案只有一個,這與出生並長期生活在綿竹的道教宗師嚴君平一生研究道學、傳播道學,及後人張道陵從青城山來綿竹練道傳道,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外星人的朋友:嚴君平(2)
嚴君平生活的年代,是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的這一段時間,當中又經歷了王莽時代的15年。當時的政治形勢是:西漢政權日趨衰落,勞苦大眾生活非常艱難,所以才爆發了公元18年的綠林、赤眉起義。當時,統治者為了維持自己的政權,一方面搜刮民財,窮兵贖武,鎮壓農民起義;另一方面,也想尋求政治思想的革新,以挽救危局,穩定統治基礎。王莽時代,建立新朝後,立即推行“五筠六莞”新法,就是一例。劉秀審時度勢,先參加農民起義,幫助起義軍剪除地方割據勢力,進而借起義軍的力量,推翻王莽政權,建立東漢,也是一例。
由於當時的政治形勢是多雄並起,每個政治集團各有各的主張和目的,因此思想領域便萌生了多種思想派系。就其內涵,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黃、老刑名學術思想;儒學,先後在宮庭中佔統治地位。
漢武帝之前,黃、老刑名學說,在宮庭中統治地位,成為治國的根本。漢武帝后,深受儒家影響的漢武帝“黜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數百人”,開始獨尊儒學。在公元60年前後,宮庭又接受楚王英把黃老道與佛教結合的思想,與儒學並存,成為東漢政權的主要學術思想。但此時的黃老道學與漢武帝前的黃老道學內涵已經不大相同了,過去的偏重於政治方面,現在偏重於宗教色彩。
第二類:巴蜀文化與中原文化日趨溶合的另一類文化思想。
在嚴君平出生以前的巴蜀地區文化,以巫術、巫鬼、方術和神仙術為主,是一種次生文化,層次較低。自秦以後,中原地區的黃老思想,不斷傳入巴蜀,與巴蜀的次生文化雖然合拍,卻一時又找不到契合點溶會。就在這種情況下,巴蜀產生了嚴君平與楊雄兩位大學者。他們既精通《周易》和黃老學說,又熟悉巴蜀文化的脈絡,他們用他們的智慧著書立說,為巴蜀文化和中原文化找到了契合點,這個契合點就是廣義的“道”。這就是嚴君平的《道德真經指歸》等著作,和楊雄的《太玄》等著作。嚴君平用“道”,楊雄用“玄”,(兩者為同一義),把巴蜀文化和中原文化聯絡了起來!
()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於嚴君平等人道學思想的影響,道學之後在巴蜀一直非常流行。後來,張道陵以此為基礎,在巴蜀創造了五斗米道,形成了流傳數千年的中國道學源頭。
第三類:試圖介入政治的道學。
甘忠可的《包歷太平經》,是一本試圖介入政治的道學,幻想著天下太平。後來,受其影響的張角,將黃老道學、方術、治國平天下思想進行結合,創造了“太平道”一派。但是,這比第二類要晚一百多年。
在以上的三類文思思想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是第二類。之所以能這樣,就是她擁有一個完整的學術思想體系,這就是嚴君平的《道德真經指歸》與其學生楊雄的《太玄》。
嚴君平出生在綿竹武都山。14歲父親亡故後,即到綿竹庚除山無極觀中過著耕讀生活。成年後,北上中原,跟王昌學占卜三年。跟甘忠可學道八年,並在這時出家為道士。回巴蜀後,又跟郭朗學習《易》。之後一邊以占卜、教學謀生,一邊潛心著書,97歲而終,成就了其千秋偉業。
嚴君平一生共寫有三本書。
第一本為《所奏言》。
這是嚴君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