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2/4 頁)
自主權,有時候就會有人想要請幫忙,但若是何煥不想去,就可以拿馬匪來做藉口。
比如說正要剿滅馬匪,又或者說馬匪在哪裡做案,要前去處理。
表明自己被馬匪給拖住了,實在走不開。
再有,留著馬匪在境內,可以時不時的去圍剿一次,立上些功勞,戰功積累的多了就能得到升遷。
而對於文官來說,同樣有好處。
文官手下有巡檢司,也可以剿匪。
要剿匪,就能正大光明的向朝廷索要錢糧,要兵器物資。
這裡頭就能搞很多鬼了,比如虛報人數,剿匪之後,多餘出來的人表明直接給戰死了。
到時撫卹銀子也能落入口袋裡。
總之,留著馬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正是因為牽扯太多,所以何煥才是心中有顧慮。
這其中的齷齪有太多人看不慣了,不但不履行職責去剿匪,反而以此為藉口伸手問朝廷要錢,貪汙到自己的口袋裡,江龍也是,但他如今只是靈通縣的縣令而已。
職小卑微,想管也管不了。
要做的事情,是把靈通縣打理好。
明白了其中複雜,但江龍仍然堅持要把這夥馬匪一網打盡。
何煥猶豫了一下後,終是點頭應下。
不?&;gt;
不說他有欠江龍一個天大人情,就是衝著江龍是景賢的後人,他也必須出手相幫。
等剿滅了這夥馬匪,他相信要不了幾年的時間,就還會有新的馬匪來這裡聚集安營紮寨。
所以對於他來說,將之全部圍剿,沒有太大利益糾葛。
真正會怨毒報復的人,是那些與馬匪長年勾結的官員與武將。
“只要景大人不怕那些人報復就行。”何煥道。
江龍笑了笑,他從來不怕麻煩,而且此次是別人先來打靈通縣的銀糧與食鹽的主意,等於是先招惹了他。
既然敢招惹他,那麼就得接受懲罰!
馬匪?
將之全部給剿滅,只是計劃的第一步而已。
後續計劃,就是他要找那些人的麻煩了。
對於寄回去的那篇文章,會造成多大影響力江龍有大致的估摸。
如果皇上要整頓鮮州的官場,那他接下來的行事,就是更加方便了。
有報紙這一大利器,只要有證據,到時就讓他見報。
對頭還不得立即死翹翹?
就是皇上想要保下,隱瞞,也是不能。
總之,在皇上還沒有想到辦法打壓報紙行業之前,這個平臺能幫著江龍做許多事情。
除了知道皇上有心要除掉自己,江龍還要先對付太子呢。
據說在鮮州,有許多官員都是太子派來。
鮮州知州文尚,更是太子的絕對死忠的心腹!
江龍目前對於鮮州與望沙郡並不瞭解,趁著靈通縣人馬沒有趕到,索性與何煥攀談,打問起來。
漸漸的就是對於望沙郡有了一定的瞭解。
望沙郡的太守名為龐成安,是知州文尚親自委派過來的,算是文尚的鐵桿心腹,也算是站在太子陣營裡的人。
望沙郡的都尉名為姜奇,與龐成安相處的並不好。
時常與之針鋒相對,但卻沒有被拿下,可見其背後應該有不小的勢力。
這二人是望沙郡的一把手與二把手。
當然,這是在正常時候,如果邊關爆發戰役,那麼姜奇的地位就會瞬間高過龐成安,到時甚至可以政事軍事全部抓到手掌之中,這個沒辦法,打起仗來一切都要服從武將的安排,以確保戰爭的勝利。
文官在這種時候,地位就是遠遠不及武將了。
只有在和平的時期與地方,文官才會壓過武將一頭。
二人麾下,各自有各自的勢力與人手。
相比較,因為龐成安來的較遲一些,稍落下風。
姜奇是一名老將,帶領軍馬征戰沙場無數回,職位是靠著積累戰功實打實硬拼出來的,手底下頗有幾分武力,何煥自認不是對手。
再談及龐成安,何煥話語漸多,而且語氣中也是多有不滿。
江龍聽著同樣皺眉。
此人乃太子的真正心腹,自然也是要行聖人之道,想要開化蠻夷,行事作風以德報怨,靈通縣以前的楊縣令與如今仍在職的教諭潘文長,就是龐成安提拔委任。
如果說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