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試驗中,老頭無意發現了那隻潘朵拉的盒子,它的形狀像一塊黑色的石頭,名叫鈾石。就是這塊黑色的石頭無意中使黑色的底片感了光,在底片上印下了一把鑰匙的形狀。這個多嘴多舌滿臉鬍子的胖老頭,沒有收好那隻盒子,卻把這個發現和那隻潘朵拉的盒子一齊交給了他和她兩個人。他和她僅僅是出於一種科學家的好奇和懷疑,為了證明什麼,就煞費苦心研究了一番,兩人悍然共同開啟了那隻黑色的潘朵拉的盒子,放出了一群可怕的魔鬼!
追蹤紀事:李斯亦應驚起
秦王言曰:卿何其多事也,爾伏身於九泉之
下,為人間汙穢所困,惶惶然奏告於寡人,求寡人
為卿排憂解難。奈何斯時非昔時矣,寡人陵寢久
已壞朽,骨泥尚日日浸泡於臭漿廢水之中,自顧
尚且不暇,那有閒工夫,管你上蔡縣的鳥事!
從1985始,我便開始追蹤那個名叫潘朵拉的女人,我先後在生態系列《獵天》。《獵地》。《獵人》、《天獵》、《地獵》、《天欲》、《地欲》、《人慾》等長篇小說中對其行蹤與其醜行有過寓言式的無情的揭露與批判,但小說這種文體總有天馬行空的造車之嫌,總有誇張之處,雖然很是博取了眾多讀者的喜歡和有識之士的推崇,但難免失之於毫釐,謬之於千里,得賞於世人之時,也賺取了一些莫須有的誤解。
我因之而苦惱,因之而擱筆經年,欲謀定而動,欲就實而避虛,欲實實在在地揪住那個無所不在的邪惡婦人,做一通切膚切骨的鞭撻文章,這便是我四月間接受王厲子之邀,欣然從命赴京的真正原因,有此一個正大光明的緣由,之後因那些潘朵拉的親戚們(原以為魔女多孤獨,殊不知泱泱中國,竟有潘朵拉無數遠親近鄰相幫於她)挑唆而生髮出一連串的蠅營狗苟的鬼蜮勾當,均可忽略而不計,悉數不予理睬。
在此期間,我走去位於上蔡縣的黑河流域,遭遇了一位滿臉滄桑的老農民,這位老農民黝黑的額頭上佈滿龜裂如干旱土地一樣深刻的皺紋,詭秘地憨笑著,張開露出紅色牙床的嘴巴,走風漏氣的為我念出這樣一段順口溜:
六十年代,淘米洗菜。
七十年代,農田灌溉。
八十年代,魚蝦絕代。
九十年代,害上加害。
九六九七,治理三廢。
淮河變清,李靠朱代。
前邊幾句順口溜,我以前就聽過,可後邊幾句卻是我從沒聽說過的,尤其是最後一句,更是讓我滿頭霧水,莫衷一是。
我只好疑疑惑惑的,湊攏那位老農民的黑油油的耳朵,扯開嗓門大聲地向他發問:大爺,請問您啦,“李靠朱代”是什麼意思呢?
那位大爺用枯焦的手掌攏了黝黑的耳朵,詭秘地笑著,做出一副使勁聽話的樣子,卻終於也沒有能夠聽得明白,就那麼搖著一顆凝霜積雪的白頭,訕笑著,背了一雙枯焦的手兒,慢慢悠悠地走進一座靜悄悄沒有狗吠雞鳴之聲的村子裡去了。
我醒悟過來,連忙跟進村子裡去,可是找遍了全村,卻無有蹤影,那位老農民已經追尋不見了。
我在村子裡徒勞無功地打聽了半天,也沒有能找到那個相貌高古行為詭秘的老農民的影蹤,只好垂頭喪氣一無所獲地悵然而歸。
原本這段在淮河流域廣為流傳的順口溜,是沒有後邊幾句的,後邊幾句顯然是被人剛剛續上的。難道會是這個其貌不揚的老農民所為嗎?實在讓人不敢相信。
我惟有訝異:莫非真的遇上了什麼世外高人?
這句近似於讖語般的“李靠朱代”,到底會是什麼意思?
我胡亂猜了半天,雖然略有所悟,可到底也沒有找到一個確定答案,也只好暫時棄之腦後,束之高閣,索性不去想它了。
我記不得那個村子叫什麼名字,只確切地知道,那個村子裡有一座很有名的古墓,村人世代相傳,香火不斷,把那座古墓稱作——李斯墓。
難道連那個秦國的宰相李斯,也被從墓中驚起了嗎?
那天黃昏,黑河鳴鳴,洪河哀嚎,上蔡縣泫然有雨。
春秋戰國時,出身於上蔡縣的李斯,與韓非子同是苟子的高徒。
李斯不被楚王重視,西人秦,任秦相,變法強國,死後歸化於故里上蔡泉下。
泉下有知的李斯,此刻卻摹然驚起,拂衣整冠,佩劍上殿,就上蔡縣境內黑洪二河被汙染之事,向秦王奏本進言,不料秦王聽了袍袖一拂,將李斯揮下殿去。
秦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