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3/4 頁)
匹克運動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時間很快到了下午兩點,蘇聯的黨_政領導們以及奧委會主要官員也都已經就位,開幕式馬上就要正式開始。
唐煥瞥了一眼遠處的勃列日涅夫,突然心生感慨。
南斯拉夫的鐵托剛在過去不久的5月過世,結束了37年的統治。
而按照歷史軌跡發展。將自己的上任赫魯曉夫軟禁起來的勃列日涅夫,也會在1982年離世。
這就是一個風起雲湧的大變化時代啊。
上一屆的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別出心裁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使用衛星傳送奧林匹克火種,雖然驚豔一時,但這種做法後來受到非議。
因為本來以傳統方式傳遞火炬的目的,是為了在世界各地傳播奧林匹克理想和精神,而加拿大搞的這一套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
所以根據國際奧委會的決定,這屆又恢復了傳統方式,進行了火炬接力傳遞。
攜火炬進入中央體育場的是蘇聯三屆奧運會三級跳冠軍維克托?薩涅耶夫。他繞場跑一週後,將火炬轉交給了蘇聯著名籃球運動員謝爾蓋?別洛夫,後者最後完成了點燃塔上火焰的使命。
蘇聯元首勃列日涅夫宣佈了本屆奧運會開幕,代表運動員宣誓的是蘇聯上屆體操明星弗拉季米爾?安德里亞諾夫,代表裁判和官員宣誓的是蘇聯著名運動員、三屆奧運會摔跤冠軍亞歷山大?梅德韋季。
唐煥偷偷地打了一個哈欠,把目光投在了莫斯科奧運會的吉祥物,一隻命名為misha的小熊上,儘管它模樣非常可愛,但卻註定架不住政_治紛爭所帶來的形單影孤。
記得前世裡本屆奧運會的閉幕式上,主辦方會把misha弄出來一個眼裡含著一滴淚的效果,可謂煽情至極。
歷史總是喜歡重複,將來普京搞得索契冬奧會,場面也類似於眼前這樣的尷尬,但程度沒有如此嚴重
做為這次聯合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美國總統卡特可謂是忙裡忙外做足了功夫。
為了配合美國官方的政策,美國奧委會投票決定放棄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為了安撫美國奧運選手的抗議和淚水,美國奧委會頒給每位選手一枚紀念性金牌,卡特還特意邀請這屆奧運會代表團全體成員到白宮作客,這未免有些輕視金牌的意義了。
不過,有一些同樣支援聯合抵制運動的國家,比如法國,允許運動員自己決定是否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等運動員入場的時候,唐煥更是發現了其中的尷尬之處。
做為自1956年以來最少國家參加的一屆奧運會,總共來了80個國家,而且許多參賽的國家,也只派一名旗手,並以奧運會會旗代替國旗進場。
至於參加的運動員,有5000多人,其中蘇聯最多。
誇張的是,遠隔重洋的古巴,派出了由239名男女運動員組成的龐大隊伍。
參與報道本屆賽會的新聞記者也是5000多名,仔細計算起來,總人數甚至比參賽運動員還要多。
尤其在奧林匹克會旗交接儀式中,因加拿大屬抵制國家行列,上屆主辦城市蒙特利爾市長只派了代表將奧林匹克會旗交給了莫斯科市。
凡此種種,自然沖淡了會場的熱烈氣氛。
唐煥能從旁邊同樣被邀請來的人的臉上,看出一絲淡淡的嘲諷和幸災樂禍,他忍不住暗自搖頭。
再想起整個1980年代的石油價格走低,打擊了依靠出口能源賺取外匯的蘇聯經濟,這和前世裡深陷烏克蘭危機中的俄羅斯,所遭遇的那些打擊手段何其相似啊。(未完待續。。)
第0219章 我是全方位的男人
莫斯科奧運會除了舉辦過程中遭遇了各種拆臺之外,賽事轉播也縮水了不少,獲得轉播權的機構,歐洲地區是ussr stateand radio即蘇聯廣播、eurovision即歐洲電視網和 intervision即國際廣播與電視組織;日本地區是asahi tv即朝日電視臺;拉美地區是oti即伊比利亞美洲電視組織;澳大利亞地區是seven work即七號電視網。
至於北美地區,則幾乎被完全抵制了。擁有美國地區獨家播映權的nbc,僅定期播放賽事集錦和新聞簡報,abc倒是在晚間節目時段播映了開幕式,但沒有播映權,人們也只能淺嘗輒止。
而加拿大地區的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