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部分(第4/4 頁)
全部負能量,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了108。35點;而當它收市後,那些先一步收市的其它資本市場,只能等過完了星期六和星期天兩個休息日,在星期一做出相應的反應。
或許,透過這兩天的happy,人們的恐慌情緒可以一掃而空,下個星期,大家繼續快快樂樂地玩耍。而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的憂慮,只是一種例行公事地提醒。
……
唐煥一邊神色不動地聽著部下們諸如此類的分析,一邊盯著方圓膝上型電腦上的圖表。
這是一個有點另類的資料分析,關注點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漲跌幅度和成交量的關係,有點類似於物理學當中的那個“加速度”的概念。
之所以如此,體現了唐煥觀察資本市場形勢的的一種思路。
原本時空裡的1987年全球大股災,成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其中,大部分人認同的一個理論是,這場大股災由電子交易系統的程式設計缺陷所引發。
電子交易系統在時時計算股價變動和買賣策略的過程當中,當看到股價下挫時,計算機程式便會按照早就設定好的機制拋售股票,由此令股價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價,反過來又使得計算機程式更多地拋售股票,最終形成惡性迴圈。
在這個基礎上,甚至有人認為,“黑色星期一”之前的股市繁榮,也是簡單殺跌追高的計算機程式,以類似的道理,營造出來的一個華麗假象。
自然而然地,唐煥便把這個理論拿過來當成了一個依據,試圖觀察到電子交易系統當中的計算機程式邏輯,對股市漲跌的可能影響。
在他看來,這個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現階段的資本交易市場,還沒有正式引入“熔斷機制”,即在股票市場的交易過程中,當價格波動的幅度達到某一個限定的目標——熔斷點時,暫停交易一段時間的規則。
簡單殺跌追高的計算機程式,縱然不是“黑色星期一”的罪魁禍首,也會在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