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部分(第3/4 頁)
象徵意義的資產,賣給太平洋對岸小島國的做法,很是非議一番的傢伙,不得不淺嘗而止——不痛不癢地嘮叨幾句,當事人懶得搭理,要是真折騰得過火了,唐煥也不是好惹的——赫斯特國際集團麾下的《舊金山觀察家報》,就因為不知輕重,被慢慢地熬死,從舊金山灣區無聲無息地消失了,連對其將近一個世紀的歷史的憑弔都沒有。
被《時代週刊》送上各種溢美之詞的唐煥,也用一系列總價值高達3000萬美元的慷慨捐贈,告訴外界:自己既會賺錢,也會花錢,少在那裡酸溜溜地嘰嘰歪歪。
原來,在上個月,也就是1988年12月的7號上午11點41分,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亞美尼亞的北部地區,發生了震級為里氏6。8級的大地震,並且之後又發生了5。8級的餘震。正在美國訪問的蘇聯領導人格爾八喬夫,隨即中斷該行程,提前回國,以領導救災工作。
亞美尼亞大地震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使其第二大城市列寧納坎百分之八十的房屋倒塌;小城斯皮塔克被夷為平地;包括輸電線、公路、鐵路在內的基礎設施,也陷於癱瘓。
按照蘇聯官方的初步統計結果:12月10日,傷亡人數為4到4。5萬人死亡,1。2萬人受傷,50多萬人無家可歸。
不過,到了12月30日後,蘇聯官方又改稱最終死亡人數並沒有之前估計的那麼多,大約為2。5萬人,蘇聯部長會議發言人表示,總共找到了24854具遇難者屍體。
與此同時,蘇聯官方還公佈了,此次地震的經濟損失達到了85億盧布——按照盧布兌美元的大致匯率1:0。6來計算,為51億美元,超過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80億盧布損失。
說起來,亞美尼亞也算是**天災都趕到一起了。從1987年年底,其內部,以及和相鄰的另外一個蘇聯加盟共和國——亞塞拜然,就爆發了激烈的矛盾。
只能說,現在的蘇聯,似乎所有的壞事都有往一起湊的趨勢,已經疲於應對了。
因此,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善後處理上只破例接收唐煥的捐助不同,這回蘇聯政_府自冷戰時期以來,第一次全面放接受西方各國政_府,以及私人機構的援助,外國媒體更是可以自_由進入災區採訪。
到目前為止,大約有80多個國家,提供了總計一億多美元的援助,其中就包括唐煥的500萬美元現金和2500萬美元物資——這批民用物資的大規模採購訂單和空運合同撒出去,不知道有多少人挑起大拇指,稱讚首富先生夠仁義。
其中,被公認為商業天才的俄裔美國商人——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莫德·哈默,更是無比殷切地邀請唐煥一起去亞美尼亞的災區看看。
這位對美國與蘇聯的外交來往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列寧稱為“哈默同志”的傳奇企業家,都已經有90歲的高齡了,既然發出瞭如此邀請,唐煥當然不能拒絕。反正北極科學考察計劃開始之前,他還要到歐洲視察準備工作。
這一趟行程走下來,唐煥再回到美國西海岸紐約的時候,已經是一月中旬,老布什的總統就職典禮很快便要開始了。
首富先生的緊鎖眉頭,被記者捕捉到後,解讀為悲天憫人。直到莊夢樺私下裡斥了一句,“你操那麼多的心,不嫌累啊?”,唐煥才說出了心裡話,“此次去歐洲,我特意留心了一下波蘭、東德和匈牙利的政局,感覺那裡就像一個隨時都會被點燃的炸藥桶,引發驚天動地的大變化。”
“那又怎麼樣?”莊夢樺切了一聲,“和我們有關係麼?”
“你不明白,這將會是一場改變世界格局的根本性變化。萬事講究一個平衡,生意做到我們這個層次,幾乎不可能獨善其身。”唐煥搖了搖頭,放過了這個目前別人觀察起來如同霧裡看花的話題,轉而問道:“又過了一年的時間,ibm不死不活地依然無所作為,曾經叫囂著要拆分藍色巨人業務的華爾街,怎麼還如此有耐性,看著它繼續虧損下去?”
“遭遇數次逼宮的ibm執行長約翰·埃克斯,下了軍令轉,把未來押寶在了risc處理器和伺服器、工作站產品上,估計目前所取得的研發成果,打動了董事會的成員。”莊夢樺加重語氣提醒道:“小心你那些負責具體工作的部下們驕傲輕敵。畢竟,不管華爾街這邊的資本如何不滿,真正決定勝負的因素,還是矽谷裡的技術較量。”
“按照你對網際網路發展走勢的預測,伺服器、工作站這種能夠靈活提供和高效組織網路資源的裝置,市場需求會激增,沒準真要成為下一個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