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部分(第3/4 頁)
其名曰為“因地制宜,免得誤導”。
就這樣,求購者還是趨之若鶩這就相當於軍備競賽,你當然可以不買,關起門來過日子,但這樣也就意味著遲早有一天,別人會打上門來。
而這只是同樣獲得博士學位的唐煥,發明領域眾多建樹當中的冰山一角。
至於更廣而泛之的影響力,有比大地震後生機勃勃的舊金山災後重建,更能具體說明問題的麼?
事實上,取得先發優勢的羅伯特諾伊斯,早就被唐煥長江後浪推前浪地超過了很多年,媒體拿過來說事,不免有拉低首富先生逼格之嫌,但出於對逝者為大的尊重,唐煥不好多說什麼。
……
受聲名所累的煩惱,還不止這些。
唐煥回到舊金山不久,正要過問友好運動會的籌備事宜,私人助理悄悄彙報,有個熟人想要拜會。
這個和原本時空裡某位華人富豪名字只差一個字的特殊人物,確實在香江沒少和首富先生見面,最近剛剛帶著小秘跑到了加州。
“不見,就說我馬上要去亞洲。”唐煥淡淡地吩咐了一句,“也別讓人說不厚道,給他開張支票養老去吧,都快要七十五歲的人了,至於到處跑麼!”
這個小插曲讓唐煥動了立刻到亞洲走一趟的念頭,尤其香江那邊,形勢變化很大。
除了宏觀層面的情報外,隔三差五地來美國度假的女人們,也從微觀層面自己周邊的所見所聞,反映了一些。
最多提到的莫過於移民大潮了,不過也無所謂,大部分人去了加拿大,還要受早有準備的首富先生“剝削”。
唐煥較為關注的一點是,香江的亂象,甚至影響到了生意,比如電影方面。
另外,為了穩定人心,港督衛奕信推出了龐大的“玫瑰園計劃”,但限於資金問題,可謂是舉步維艱,一直打聽唐煥什麼時候能來香江,幫自己壯一下聲勢。
畢竟,雖然表面上貌似和勤和一系撇開了關係,但實際上唐煥和香江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聯。
想到此處,唐煥不再猶豫,讓人準備矽谷一號,亞洲之行第一站,就是香江。
……
這兩年,香江的院線格局出現了不小的變化,最顯著的一點就是,香江院線集團在本地近乎壟斷的形勢被打破了。
其中原因錯綜複雜,但主要可以歸結為兩點。
其一,內部利益糾紛,類似陳容美、馮炳仲這種有頭腦的小股東,跳出去單幹了。
其二,這些人最大的依仗就是國際遊資,尤其是來自寶島方面的充沛資金。
這種裡勾外連,看起來進一步繁榮了香江電影市場,但實質上大家是在撈快錢,瘋狂地將香江電影行業的價值榨取出來,至於未來還有人在意未來麼?
這股大勢,一旦形成,便浩浩蕩蕩,不可阻擋。
香江電影行業在亞洲的領先之處就在於,積澱了足夠的專業人才,投資人隨便砸點錢,就能組建出來一個像模像樣的團隊,拍出來的片子同樣有著“國際範”。
只要帶路黨們在香江當地院線幫忙捧出來一個說得過去的院線成績,那就能趁勢藉助“港片”這個黃金時代的“原產地”標籤優勢,到寶島這個現階段華語電影大票倉圈錢。
而這些小院線之所以能夠從香江院線集團那裡分羹,靠的就是香江電影分級制度施行後,大量湧現出來的限制級片源對觀眾的吸引力。
不過,這點利益流失對已經走上國際化道路的香江院線集團算不上什麼香江的盈虧,只是財務報表上的一部分。
剛從扶南考察回來的香江院線集團一把手江志強,正拿著檔案,訓斥部下,突然聽到門口有人笑道:“怎麼這麼大的火氣?”
只聽聲音,江志強就知道是大老闆到了。他連忙趕走對方,驚喜地迎上前去,“唐生,您什麼時候到的?”
“剛下飛機。”唐煥扶了一下墨鏡,“這次到香江,我想安靜一些,不要透露我的行程。”
江志強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連忙給堅持不坐到正位上的唐煥沏茶,
“你可是一位國際院線集團的資深高管了,怎麼還如此亂髮脾氣?”唐煥指著那個老闆椅打趣道。
“老闆,您有所不知,從去年開始,有一些打著明星旗號的爛片,非要跑到香江院線來上映,比如劉得華、萬梓良出演的那部《轟天龍虎會》,就騙了不少錢。”江志強解釋道:“我一看,這也太不像話了,此類電影實在有損香江院線的口碑,立刻叫停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