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部分(第3/4 頁)
片你們已經看過了,買不買?給個痛快話,不行的話,我好去見別家。”
“你手上的照片只有這些麼?”董橋不慌不忙地反問。
“對,就你們看到的這些。”阿威不耐煩地點了點頭。
“底片帶來了麼?”董橋盯著對方,伸出手來索要,“你打算開價多少?”
阿威從包裡取出了膠捲,猶豫著說道:“10萬。”
董橋哈哈大笑,“小夥子,我看你並非真的狗仔隊,頭一次幹這事吧?未免太不瞭解行情了。我最多隻能給你1萬。”
“太少了,你也不看看照片上拍的是誰?”大失所望的阿威,當即不滿地嚷嚷起來,“你不要哄我,來之前我已經電話諮詢過好幾家報社了,《明報》這裡只不過是第一站罷了。”
“說你不懂行你還不服氣。你以為真的有人會為這種望風捉影的照片出離譜的價格?”董橋啪地一聲把那幾張照片摔到了桌子上,“八卦也要講行規的,你連這麼小的孩子也偷拍進來,很犯忌諱啊。有錢人的**,可不是那麼容易娛樂消費的。何況,你知道你要牽扯進來的人有多權勢熏天麼?”
“那又怎麼樣?我管他呢。”阿威一梗脖子,“既然你們這麼小氣,那我去找別人。”
董橋不知道從哪裡翻出一份報紙,啪地一下,摔在對方的身上,語重心長地教訓道:“看過這個新聞麼,一家戲院即將併入夢工廠院線,結果有幾個人為了爭股份,差點丟掉了性命。年輕仔,香江變天了,英國人沒心思好好管理了,現在的治安形勢不容樂觀啊。你這麼不管不顧地死要錢,小心惹火上身,還不如安安心心地拿份內的錢。畢竟,有錢,也要有一個健健康康的身體去享受,你說對麼?”
看過那個新聞的阿威,緩緩放下報紙,臉色一陣紅一陣白,最後低聲懇求道:“現在的世道,就沒有東西不漲價的,日子難過啊,我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才想到這個賺錢的招數。你再給加一點吧。”
?(未完待續。)
第0611章 發射寰亞一號衛星
……
“幸不辱命。”董橋笑著把照片和底片放到金庸面前,心裡則在慶幸,多虧剛才面對的是一個新人,要不然的話,還真不好交差。
金庸滿意地點了點頭,轉而問道:“我們的記者已經在滬城那邊就位了吧?”
董橋點了點頭,“在追蹤報道了《中英聯合宣告》正式簽署儀式後,他們便兵分兩路,南下滬城,不過獨家頭條估計很難搶到,單單寰亞電視一家的採訪團隊,就遠比我們強大。”
“我們有自己的獨特報道角度,沒必要和寰亞電視拼財大氣粗。”金庸堅持著身為商人一面的精明,“關鍵是,鄧儷珺答應了《明周》的獨家人物採訪沒有?”
精神一振的董橋回答道:“已經落實下來了,鄧儷珺親口表態說,她最喜歡《明報週刊》溫和方正的報道風格,等參加後nhk紅白歌合戰後,就專門到香江完成這次專訪。”
“太好了,有了這篇獨家專訪,足以保證我們在新年前後的銷量了。”金庸很是欣慰,“胡音夢有很長時間沒給《明月》投稿了吧,她是什麼態度?”
“胡音夢目前在美國洛杉磯呢,我倒是電話聯絡過,她說最近的文風,沒法給我們投稿。”董橋斟字酌句地解釋。
“該不是胡音夢也和亦舒、林燕妮一樣,找藉口想提稿費了吧。她們這些才女,或者不缺錢,或者有錢就花光,或者節儉得不怎麼花錢,那還在稿費上如此執著幹什麼。”金庸抱怨了一句,端起了杯子。
“胡音夢倒是沒有提稿費的茬。”董橋面露古怪之色。“她說自己現在只能寫出來育兒經,《明報月刊》肯定不能要。”
金庸一口水噴了出來,咳嗽了幾聲後苦笑道:“我倒是忘了,她為什麼躲到美國去了。”
董橋連忙安慰道:“《明報》這邊有我們,您就安心地為參與起草基本法做準備吧。”
……
12月22日,星期六。農曆冬至,正值一年當中最冷的時節,但擁有五十多年曆史的滬城音樂廳內卻暖意融融,鄧儷珺的全球巡演最後一站,便在這個現階段的中國經濟中心和時尚之都舉行。
雖然唐煥極力強調這是一次純粹的藝術交流,但實際上的輿論反應肯定不會那麼單純。
一方面,鄧儷珺的歌去年在大陸被禁了,今年大陸允許她開演唱會,無疑表明了與世界接軌的開放態度;另一方面。自中美正式建交後,開始奉行“三不”政策的寶島,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