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部分(第3/4 頁)
牌從家電行業,迅速進入計算機領域,沾沾高科技的仙氣。
其次,在技術上集大成於一身的digital…1系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it解決方案,為業界進一步指明瞭方向——更快的處理器效能、更大的儲存器容量、更強的軟體功能,就是應該這個樣子!
最後,digital…1系統給產業格局帶來了一些潛移默化、但卻不可忽視的影響。
比如risc領域。holder處理器已經成為最成功的代表。其另外一個變體“易鵬”。正以許可證的形式,在亞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地區大範圍應用,並順理成章地被唐煥介紹進了中國。
ibm絕對是risc的先行者了,1970年代的ibm801專案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藍色巨人直到現在也沒能像唐煥這樣用risc處理器發大財。
斯坦福大學的約翰·軒尼詩團隊,早在1981便設計出了mips。原本時空裡21世紀的“龍芯”,就是根據它的授權設計出來的。可mips目前也沒有產生實際的商業利潤。
只有唐煥的holder處理器,在方圓工作站、方圓伺服器。乃至方圓超級計算機上大展拳腳,成為商業應用的典範。
這個成功進一步刺激了risc的研發熱潮,大大小小的公司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計劃,比如目前用摩托羅拉的處理器mc68000製造工作站的sun公司,便有一個sparc專案。
再如另外一個新興領域,即在digital…1系統裡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數字訊號處理器,它的成功直接又坑了一把德州儀器。
在之前的廉價個人電腦價格大戰和北美家用電視遊戲機市場崩潰當中,這家公司完敗給了康懋達,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
為此,急於止損的德州儀器。不得不壯士斷腕,宣佈退出這一領域。
抽身事外的它。需要馬上尋找到一個新的產品來擺脫當下的窘境,去年推出的tms32010,便是在數字訊號處理器領域的一個突圍之舉,可惜遇到了兇猛的攔路虎。
其實這不能怨唐煥,他並非有意為之,而是其快速發展所導致。
掌握資訊不對稱的唐煥,以電子表格軟體挖到第一桶金,並在it業界立足後,常常遇到兩個有趣的“匱乏”問題。
第一個“匱乏”,是基礎建設方面的匱乏。
比如唐煥始終孜孜以求的製造效能更優異的計算機,其所需要的各種晶片,必然受限於這個時代的半導體行業水平。
為了走在時代的前面,“創造”出符合要求的半導體,已經積累到足夠資源的唐煥,就必然會自己動手,“發明”出所需要的化學藥品、機械和技術等等原先都不存在的工具。
fab1、fab2。fab3,以及另外幾座列入建設計劃的半導體工廠,便是這種“發明”的成果。
第二個“匱乏”,是用途市場方面的匱乏。
唐煥製造出了效能更優異的計算機,並不意味著顧客會擠得頭破血流地來搶著買。
事實上,很多優秀的發明,都是因為市場需求過小,而導致束之高閣。計算機領域裡最淺顯的例子應該算是滑鼠了。
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早在1968年便拿出了這項發明,可由於當時沒有廣泛的圖形使用者介面軟體需求,其始終沒能給發明者帶來可觀的專利收入。
digital…1系統便是唐煥為了解決“用途”方面的匱乏,而為廣播電視機構這個高階使用者群體,推出的“刺激消費”的解決方案。
這種為了解決“基礎建設”和“用途市場”兩個“匱乏”,而同時向下和向上的“滲透”,自然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原來在這個領域討生活的企業。
德州儀器只是適逢其會的其中之一罷了,還有更多類似的苦主呢,比如索尼就是另外一個。
不過兩者也有不同,那就是索尼可以透過和唐煥的合作,來找回損失,而德州儀器只能打掉牙往肚子裡咽。
這也給擋在唐煥前進路上的那些存在指出一條明路,如果不想虧得傾家蕩產,要麼壯士斷腕地退出,要麼抱大腿,跟著喝湯。
唐煥在上下兩個方向的滲透,有的聲勢浩大,有的潤物細無聲,有的目的性很強地直取要害。有的純屬路過地順手而為。
由跳舞毯、攝像機的成像器部件所引起的。向感測器領域的滲透。則是所有方式的雜合體。
唐煥已經在處理器這個“大腦”領域佔據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