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出六錢三分加七個四錢八分這種高……難度答案了。
於是,拒絕回答任何問題的阿豆,在老師的眼裡卻是顯得越發的戇了。
隨著第一聲鳥叫聲響起,又是新的早晨來臨。
時間差不多是在五點左右,阿豆早早起床了,洗漱完畢後,他開始做爺爺教的一種祖傳健身鍛鍊……養氣術,只要安靜的盤坐二十分鐘,就可以讓身體裡的氣息保持一整天,精神更是達到一個飽滿的狀態。
接下來爬山找草藥,這可不是一般的難度活,不管多麼陡峭的山路,王阿豆都不能讓腳跟著地,他必須腳尖掂著用小快步前進,家裡的老爺子說了,就這……也是一種鍛鍊!
村子很遠的地方,有座很特別的山,它不算很高,可也不算很矮,山裡的草藥很多,同樣的,這個山上的毒蟲也很多。
因此,除了王郎中一家,很少會有人敢進這座山。
阿豆採草藥的地方主要就是這座山,不過這座山佔地很大,幾年下來,他還沒有轉遍整座山。
一般說來,阿斗早上是不會去這座山的,因為它實在離村子忒遠了,早上的話,就在周圍山上溜達了,以鍛鍊為主,採藥為輔。
等他揹著藥筐回到家,如果已經有病人在等,阿豆還要準備給人家看病了。
平時,村子裡的人包括幾個鄰近的村子都知道,想在早上治病的話,那就必須趕在阿豆去學校前到他家裡,否則,就只有老老實實等到他下午放學了。
現在,只是感冒傷風這樣的小病,阿豆爺爺和老爹是不會出手的,除非急病大病,兩位老郎中才會出手,這是他們家的規矩,亦是多年來村民們預設的潛規則,對此,沒人會表示反對,郎中……也有郎中的規矩。
你說可以去醫院治?很對,可你想都甭想,因為白痴都知道,現在的農民看得起病嗎?一個小感冒就能要你百十來塊錢,農民一年平均收入,夠生幾次感冒的?
做完這一切,就到了阿豆去學校的時間,至此,他已經起床二個多小時了,再加上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正好能趕上整九點開始的第一節課,學生大多是山裡娃子,蘭山小學早上開學晚點亦是再所難免。
總的來說,在這裡讀書,遲到是正常的,曠課是經常的,退學是不稀奇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王阿豆的醫學技術突飛猛進,從小就拿家裡的醫書當湯頭歌般來背的他,單論起學習過的病例數量,已經不下一萬例了,很恐怖是不是?你要知道,他們家是祖傳醫學在七代以上的主,前人留下來的那些寶貴經驗、心得以及實際醫例,如今全在書上記著呢!
這個時候的王阿豆,缺少的只是些親手診斷、治療之類的實際經驗,至於理論,他已經是不缺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裡郎中,不但要會背醫書、會看病,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會做藥,嚴格來說,診病、治療、賣藥這條“流水線”就是他們的生存根本,不然,沒有藥,怎麼給人看病?要知道,他們是郎中,不是醫院裡的醫生,不能搗騰著賣藥的。
王阿豆十二歲的時候,已經在放“泥炮仗”中得到了靈感,做出了屬於自己的第一爐藥丸,美其名曰:感冒丸。
實際上,王家所有的郎中最開始做的都是這種藥,因為他們家的世代醫學是以沐儒相傳這種方式而來的,當然過程也就難免差不多了。
至於為什麼是在放泥炮仗中得到的靈感?很簡單,練藥不得要工具?這工具就是拿青泥做的,做一個,練一爐藥,不成功的話,再做一個,再練一爐藥,做爐子的過程就是放泥炮仗,俗稱:爛泥炮仗,我這樣解釋您滿意不?(燕子:泥炮仗也就是和泥巴啦)
順便提一下阿豆親手做得藥成本,感冒丸每丸的成本是不到一毛,估計在八分錢左右,而感冒的療程是三天,如此算來,要想徹底治好感冒,就需要吃三丸這樣的藥,也就是說,王阿豆治好一個病人需要的成本只有寥寥三毛錢不到。
就這,王阿豆卻還在琢磨著,怎麼才能把藥的成本再降低些,在不提高收費的情況下,以來爭取最大的收入。
當然,感冒丸的成本里,是不包括自己做藥、採藥以及放泥炮仗的人工的。
平時,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丟不起人”的阿豆是不大喜歡搭理人的,再加上阿豆看上去戇戇的,成績卻很好,根本不用別人替他多操心,老師們也就懶得管他了。
學校裡,阿豆惟獨喜歡的就是看報紙,尤其喜歡看報紙裡的醫學新聞。
小學傳達室裡的報紙一般都很多,在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