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於人們口中的“百年羅家”,這是一種對商界元老家族的敬稱,尊敬這個古老的商業家族竟能在風風雨雨中,從日據殖民時代走到如今民主自由時代,一百年來,仍然能在臺灣屹立不搖,穩如磐石。
因為先祖重視隱私,不喜張揚,所以即使羅家如此富裕,卻從來都沒上過富豪榜的榜首。然而不管歷年的首富大名如何的更替,被無情的商界風浪汰舊換新一輪又一輪,百年羅家總是靜靜的待在前十的榜單內,有時是第三名,有時是第十名。從臺灣流行起計算富豪的身家時,都是如此。
百年羅家從來不是首富,卻是上流社會公認的商界貴族,是歷來的商界新興富豪與家族樂於攀交的物件,並會因為成為這個家族的朋友而感到無比榮幸,像是從此證明自己不僅是富了,而且還貴了。
他是羅家第四代,長房的次子。
次子,是個尷尬的身分。因為不像長子被寄子厚重的期待,打一出生就被當接班人仔細而嚴格的栽培;也不像麼子那樣被寬容,可以任意的享受長輩與母親的疼愛。
許多歷史研究學者、商界觀察家們對羅家的百年不衰,有著諸多見解。其中最有志一同的是——羅家有著嚴謹且絕對的傳承方式,並且祭入家訓中,任誰也不能輕易改動。
羅家的家主,只會是長子。即使這個長子才能平庸,也絕不更改這個家訓。歷代長子打一出生,就有繼承權,他可以繼承來自於父親百分之七十的財富,剩下的百分三十則由其他弟妹分享。若有其他才能出色,且不甘屈居於人下的子弟,就讓他分家出去,並給予一筆豐厚的創業基金,提供所有能提供的資源助其創業——百年來也不乏這樣的例子,但大多數的人仍是願意留在家族裡效力。
羅以律上頭有一個準繼承人的兄長,下面有一個個性獨特的弟弟。大哥沉穩,小弟狂放,兩人出色的表現,讓他們從小就是長輩關注的焦點。他們三兄弟都不是喜歡被注目的性子,所以對大哥與小弟來說,成為常被親友談論的話題,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而他,則幸運的躲過了這個困擾。
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家族裡的平庸之輩,缺少好強鬥勝的性情——至少他對於羅家累積了四代的巨大財富,從來沒有想要得到與駕馭的慾望。
他的父親很早就對名下財產做出分配:百分之七十理所當然給長子;百分之二十給次子;百分之十給幼子。然後,次子與幼子又可以平均分配母親名下的財產。不過母親名下具有紀念性的物件,則必須交由長子保管,收藏在家族寶庫裡,作為長輩百年之後,對他們的追思與記憶。
聽起來比例少得可憐,但那其中代表的數目字,足夠最揮霍的敗家子花天酒地、極盡荒唐之能事的過一輩子了。
他對生活從來沒有什麼不滿足。反正生命就是這樣,人生也就是這樣。
在公事上全力以赴,盡力揮灑,從中取得絕大的滿足或挫敗,商場好比戰場賭場,投資與投機,其實不太有界限,每天都有新的挑戰要面對;所以在私生活上,不需要再更多的刺激了,他只要平靜。
這八年來,翠微一直做得很好,給了他平靜的生活。
他不是那種會開口勉強別人的人,所以翠微所做的一切,都是她自己要的,他覺得不過分,於是從來不阻止——包括她堅持學商、當個職業婦女,與他夫唱婦隨。在當年,為此還在家裡鬧出了一點風波。長輩都覺得她乖乖在家裡奶孩子就好了,一連生了兩個兒子,雖有保姆幫忙,但身為母親的人怎麼可以撇開不管?!
要知道,羅家對子女教育是非常重視的,他們相信缺少父母關注又生活得太過優渥的孩子,將會在長大後成為家族的負擔。所以羅家的媳婦通常會全職在家陪伴孩子到至少上小學為止,才能另做其它生涯規畫。
但翠微卻成了例外。她嫁了他之後,第一年生元達、第三年生元遙,這中間還取得了紐約大學商學院的碩士學位。讀完書之後,沒一刻靜止下來,馬上進入公司工作,與他同進同出,當起職業婦女。
家人很反對她這種置子女於不顧的行為,但翠微如果是那種會介意別人目光的人,當年就不會嫁給他了。
父母都希望他能與她談談,請她留在家裡,至少將孩子帶到六歲。他們知道翠微只聽他的話,只要他要求,她很少有不聽從的。
所有人都知道她愛慘了他、崇拜死了他!
關於她對他的熱情……他稱不上感動,也談不上厭煩。雖然知道自己有左右她的能力,但卻極少使用。他總是這樣,不喜歡因為手中握有主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