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論文發表!(為盟主eddy1414加更!)(第2/3 頁)
彷彿是看穿了陸舟那財迷的心思,唐教授笑了笑,慢悠悠地說:“數學建模大賽雖然不設獎金,可咱學校是有獎勵的。能拿到國一的小組,不但有一萬塊錢獎金,而且獎學金優先評定。”
“唐教授,我考慮清楚了,請讓我代表院系出戰吧!”陸舟一臉認真地說道。
唐教授憋著笑,把保溫杯放在桌子上,擺了擺手,“那名我就給你報上去了,週六你來一趟這裡,和你的隊友見個面。就這樣,別忘了。”
“是!”陸舟鬥志昂揚地說道。
一萬塊錢獎金!三人平分那也得三千多啊!再加上8000塊的國家獎學金,這加起來都得上萬塊了。
對於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可對於卡上只有三千塊的陸舟來說,無疑是一筆鉅款!
再次謝過唐教授之後,陸舟拿著隨身碟返回了宿舍。
這會兒天已經有些黑了,除了劉瑞還在教室複習數分之外,史尚和黃光明兩個已經回來了,此刻正坐在電腦前緊張刺激地打團。
雖然也想加入他們放鬆放鬆,可想到自己還有正事兒要做的陸舟,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一閃而逝的念頭,把筆記本抱到床上,連上寢室的wifi後,準備上傳論文。
經過一番糾結,最終他還是選擇了美國紐約大學courant數學科學研究所的機關刊物《理論與應用數學通訊》,作為投稿目標。
至於原因,自然是因為可以省掉一筆不菲的版面費。
不過相對的,他可能得排一段時間的隊。
開啟網頁,填寫作者資訊和郵箱,花了大概十幾分鍾搞定了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陸舟總算是到了最後一步,點選上傳論文。
狀態顯示“Submitted-to-Editoria-Office”,意思是稿件已經送往編輯辦公室,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等待某個稽核編輯看到他這個小透明的論文稿……
伸了個懶腰,陸舟正準備靠在床上躺一會兒,忽然間,手機微微震了下。
本以為是那個叫陳玉珊的學姐又有數學題目要問自己,可解鎖螢幕開啟一看,卻是一封郵件。
看到郵件標題的瞬間,陸舟愣住了。
他幾乎懷疑自己看錯了,忍不住小聲默唸。
“……怎麼可能?”
是太平洋對岸發來的版權授權協議書!
也就是說,他的投稿已經進入到了所謂的“proof”流程!
雖然各個期刊的規則不一樣,但大多數都是在接受稿件之後才會傳送授權協議,而這個過程需要一天到兩週不等。
也就是說,他的稿件在一瞬間完成了插隊,直接呈現在了期刊編輯的電腦中……
這難道也是系統的力量?
陸舟嚥了口吐沫,在電腦上開啟郵箱,下載了郵件中的協議書,按照要求籤署了授權協議,將電子檔寄回了郵件中給出的地址。
等待了大概五分鐘,他重新整理了投稿的網頁。
【Under-Review】!
陸舟感覺自己心臟跳的有些厲害。
這意味著他的文章已經透過了技術編輯的格式審查,即將由專業的學術編輯進行審稿,也就是進行所謂的外審!
一般人第一次投稿都會在技術編輯那個地方卡個幾次,不過因為老唐幫他修改過論文的緣故,這一關他似乎一次透過了。而至於接下來的外審,將是整個SCI投稿中最嚴格,也是最漫長的過程。
因為一般情況下,學術編輯本身也是忙碌的科研人員,而審稿是無償的工作且需要耗費許多精力,因此什麼時候為學術界無償貢獻自己的力量,都得看稽核員的心情。碰到比較磨蹭或者比較忙的,“UR”這個環節卡你一兩個月都不誇張!
等待了大概五分鐘,陸舟再次重新整理了網頁。
這次,稿件的狀態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不知為什麼,看到這一幕,陸舟反而鬆了口氣。
雖然系統的力量在一定限度內摧毀了他的常識,不過在最關鍵的地方似乎又迴歸了常識的範疇。學術編輯不可能為了這種無償的工作,時時刻刻盯著自己的郵箱。
看來系統並不能操縱一個人的行為,雖然它似乎透過某種神秘的力量,讓他的稿件在規則範圍內完成了插隊,或許還能讓自己的稿件永遠出現在學術編輯電子郵箱的第一行,不過這股力量終究還是存在一定製約的因素在裡面。
至於這個因素是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