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為了活命(第1/2 頁)
要說在荒蕪的遼南招募流民,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來,這裡雖然是屬於遼國的領地,但是又與高麗相接壤,並且也算是與宋朝隔海相望,算得上是三國交界。
固然,以高麗的實力是壓根兒沒有本事甚至也沒有勇氣來與遼國為難的,而堂堂皇宋,哪怕掌控著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航海力量,但除了那些個海商或者是武裝海賊之外,還真是沒有絲毫勇氣敢前來跨海而來的。
所以,這裡雖然算得上是三國交界,實際上倒也算得上是安穩,但饒是如此,遼國對這裡的重視與開發程度完全不好跟別的地方相比,甚至可以說直接就是不重視。
因此,這遼南素來不是以富庶,反而是以荒蕪而著稱的。
再加上,在金國崛起之後,這裡一下子從三國交界,變成了四國交界,情況更是急速下降。
別小看只是增加了這一個國家,但給整個棋盤所帶來的變動極大,這遼南一下子便就從荒蕪的所在地成為了荒蕪加慌亂的所在地。
在這裡想要說招募流民,可絕對已經不算是什麼難事,而是幾乎讓人絕望的事,完全不可能!
只不過,落在武大的手中則是另外一番風采。
畢竟武大可不是等閒之輩。
即便沒有系統,他也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華夏兒郎!
不同於那些個破壞、毀滅的種族!
華夏兒郎的種族天賦素來都是“種田”啊!
就算是月球之上,也要發芽變綠給你看!
就算是太陽系要毀滅,也要帶著地球一起走。
有了這樣的種族天賦,有了這樣的情懷壯志,就算是荒野也要給你變良田啊,更何況是區區一個遼南了。
要知道,這遼南實際上大有可為,只是一向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開發而已。
如今遇上了武大,那真是遼南之幸了。
只不過,不同於以往的流民招募政策,武大奉行的是漢語優先計劃,以及以工代賑的計劃。
其實,一直以來,華夏先民就已經進行過很多次以工代賑的方法。
這種方法真是不知道比單純的發放糧食要好太多了。
一來不養懶人,不會滋長人們懶惰,好逸惡勞的劣根性,二來,還可以調動百姓,讓百姓們都沉浸在各自的工作之中,有了寄託,就不會無事可做,更加不會無事生非。
如此一來,被資助的流民們就可以更快地投入到建設與生產之中,可以更好地改變自己,改變周邊的環境。
而且,武大的以工代賑可絕對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米糧的發放。
他更是有著一系列稱得上“輝煌”的以工代賑的計劃。
絕對豐厚!
畢竟,他可是有系統的人啊,在玄真商城之中可以購買到大量的生產物資,就跟有了金山糧山一樣,可以完全不計較收穫地進行賑賒。
既然沒有了這樣的顧忌,那武大的招募流民計劃當然是進行得非常順利的。
別說孫登發動了人脈在登州附近吸引了大量的貧民百姓出海來投,就算是在遼南這一片土地上,也是吸引了大量的貧苦人民而來。
畢竟,遼國日益腐朽,對底層人民的壓榨也是越來越深了,如今有了聲勢巨大的遼南大勝之威下,再加上有著絕佳的招募計劃,許多已經快要活不下來的人們紛紛踏上了前來遼南的道路。
一時之間,許多的鄉村中都出現了幾乎是人不同,但行為相似的一幕幕出現。
“白大哥,你真的要去復州?”幾個黑瘦的漢子擠在一起,看著正在收拾行囊的中年漢子。
那被圍觀著的中年漢子頭也不抬,一件件的收拾著他十分稀少又簡陋的行裝,這些雖然都是破破舊舊的了,但也是他賴以為生的衣裝:“是的,夜裡就走!”
“那萬一是假的怎麼辦?那復州荒蕪一片,又盛行盜賊,不怕送命嗎?”眾人有些嚮往,但還是有人出口問了。
那中年漢子依舊沒有抬頭,而是伸手在削尖的木棍上認真地纏著破布條,這可以讓木棍更加合手,也不容易脫手:“那留下來就能活命嗎?”
眾人沉默,近年來,不但賦稅是年年增加,而且還面臨著強盜的盤剝,那些遼國的貴族老爺們只管著徵收錢糧,哪裡管什麼強盜與人們的生活艱難。
城裡的許多百姓已經破產,那還可以乞討,或者賣兒賣女,甚至把婆娘送進窯子裡去來活命,而村子裡的人們除了去做強盜,似乎也只有等著餓死這一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