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遼南大發展(第1/2 頁)
遼南,蒸蒸日上!
吸引來了越來越多的漢民,甚至遼人,高麗人也都紛紛前來,哪怕,這些非漢民只能獲得僱工的身份,但即便如此,也遠勝過他們在原本的國家中小地主的身份。
因此,遼南更加興旺發達,更有發展前景,更為安寧,更有秩序,也更加公平。
沒有人不向往這一切,沒有人不渴望過得更好。
至於漢人則更快活了,一來就直接獲得準自由民的身份,這也是為了與之前的老人相區別,要不然,之前就跟隨著武大開拓遼人的老人們心中也是會有所不快的。
畢竟,他們也算是第一批開拓者,要是後面來的人,直接就享受他們的待遇,那豈不是很不公平,也不益於榮譽感的建立,同樣也不會有利於新人的儘快融入。
而且,若是一開始就給了什麼都不做的新人那麼高的待遇,也無助於賞勤罰懶。
於是,準自由民的概念便就被武大正式提了出來,這些人的福利待遇要比僱工們高不少,但也比自由民差不少,而這些人的義務比起僱工來要輕一些,但比自由民要重不少。
並且還要進行考核,對,也就是武大所設定的積分制度,只要積分足夠,哪怕剛來沒有兩三個月也可以獲得成為自由民的資格,然後透過基本的考試就可以成為正式的自由民了。
這不唯時間論,而是以貢獻論的上升渠道,有助於賞勤罰懶制度的推廣,也有助於各種優良風氣的建立。
武大對此很滿意。
現實證明,這樣的做法也非常好的推動了遼南的進一步發展,無論是在吸引流民上,還是在基礎建設上,亦或者是在遼南的文化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上,都呈現出了一副蒸蒸日上的局面。
遼南大發展!
而相對應的宋朝收復了燕雲十六州,這讓宋徽宗極為興奮,雖然死了童貫讓他不免覺得有些可惜,但這並沒有絲毫影響他歡快的情緒。
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也就意味著他完成了前有未有的功績,足以彪炳史冊,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停手燕雲十六州有許多奇異的花石綱,有眾多他喜歡的奇物。
這就讓他更加興奮了,興奮得宋徽宗接連畫了二十多副畫,寫了三十多張字才罷休。
有了這樣的指導方針,所委派而去的各級官吏自然是瘋狂地搜刮奇山異石,搜刮各種新奇的祥瑞,以討宋徽宗的歡心,這讓燕雲十六州的人們無不失望至極,甚至有人說出了恨不得遼人再來統治之類的混賬話。
偏偏這些官僚們並不在意,如今遼國內亂紛雜,自身難保,又怎麼可能會想著來燕雲十六州,而且,在他們看來,這次收復燕雲十六州,雖然是折損了一個太師童貫,但整體來說還是比較順利。
在這些文人的眼中,收復燕雲十六州簡直是易如反掌,如今大宋是天命所歸,那遼國也是快蹦躂不久了。
畢竟,這些被委派到燕雲十六州的全都是高俅與蔡京之流的親信,這些傢伙沆瀣一氣,很快就將整個燕雲十六州搞的是烏煙瘴氣,偏偏宋徽宗還不知曉,只道下面都按照他的“爭取人心”的做法而來的。
他也不想想光是那些花石綱的搜刮就得逼迫得多少人傾家蕩產,還談什麼爭取人心。
而种師道也好,劉延世也罷,也都沒有受到多大的賞賜,封王之賞更是想也別想,王爵是賞給了高俅,哪怕高俅到來的時候,燕雲十六州已經被种師道等人全面收復了。
而种師道、劉延世等一眾將領雖有賞賜,但與死了童貫的大過相抵充,最終的賞賜也就比當年的“河湟拓邊”的功勳高了一點,其實若是單獨來看,這份個功過相抵之後的賞賜也算馬馬虎虎了。
但這與之前大家心中的預期相差甚大,再加上又有什麼事都不幹的高俅直接封王,如此懸殊的差異,極為不公的對待,讓所有參戰的宋軍們大失所望。
若不是种師道等人威望甚重,只怕不少宋軍早就要譁變了。
一場盛宴,結果出力最多的卻收穫最少,沒有付出的卻直接奪走了最大的賞賜,如此的不公,怎能讓人安心。
自此,北宋最為強勁的西軍,也開始對朝廷很是不滿起來,至於河東軍,還稍微好一些,只是戰力實在有限,再加上高俅過來之後的胡亂折騰。
一時之間,無論是西軍還是河東軍,都失去了戰鬥力,最起碼在五年之內是別想有所動作了。
這些訊息很快就傳到了武大的耳中,這讓他不由得搖了搖頭,發出了一聲長嘆。
宋徽宗啊,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