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番外小團圓之十二(第2/3 頁)
尋常的交情,魏年也願意第三代的友誼能繼續。
魏年點頭,“這也成。反正小李阿燕現在日子也不錯,供個孩子在國外唸書也供得起。要是孩子爭氣,這個孩子就是給小李家改換門庭的人了。”
陳萱道,“自是盼著孩子們都能有出息的。”
魏年不知想起什麼,又是一笑,道,“平時多是見些斤斤計較的女人,什麼東家佔我一斗米,我佔東家兩鬥麥的女子居多,你倒是不是這樣的人。”他媳婦是見誰都想幫一把。
陳萱認真的說,“雖然現在洋人的文化大行其道,不過,我始終認為,咱們漢人比他們更有文化底蘊。只是國家近百年未曾進步,叫洋人趕在了前頭去,這才落後了。要論起民族智慧,咱們是不比洋人差的。可是,在美國這些年,我也漸漸認識到了洋人比咱們進步的地方,不只是在科技上,我曾讀過寫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著作,卡內基有一句話,非常有名,是這樣說的,人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要是擱咱們日子不好過時,我也不會想這些事,畢竟咱得先顧自己個兒。如今,咱們雖不是鉅富,不過吃穿也不愁了,資產也算穩定。現在美國社會開始流行一種基金會的東西,我並不是學金融的,也不大明白這個。可是,咱們每年也會向學校捐一些錢,雖然不多,也有咱們的私心,是想以後孩子入學、升學更容易,我看學校的賬目很分明,咱們捐的錢都用在了正路上,我心裡也是高興的。”陳萱說,“阿年哥,你也知道,我節儉慣了的人,你也不是奢侈的性子。咱們現在住上了好房子,生活上不愁吃穿,除了買書學習,繼續置些產業。我總想除此之外還該做些什麼,咱們賺錢不容易,所以錢不能浪費。能幫助孩子們出國留學,這就是很好的事。咱們一大家子這些人哪,要是光咱們自家好,那也算不上真正的好。孩子們正值青春,我就希望他們能在最好的光陰時去獲得知識。小李夫妻,也是咱們的朋友。”
“其實,要真正的做好事,我覺著應該是能幫助很多人的那種人,並不侷限於自己的親戚朋友。”陳萱道,“可咱們也沒有那許多的錢財,如果以後咱們真的很有錢很有錢,就是不認識的人,我也願意去幫助的。現在不是還沒到那樣有錢的地步麼,這人也有遠近親疏,所以,現在先幫親戚朋友。”
陳萱為人處事向來有自己的思考。魏年想想,也是這個理。
說來,在講究宗族的年代,魏家當真不是那種大家族,而是屬於人丁稀少型別的。想在這世上更好的生存,老祖宗的話說的好,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所以,魏年真是希望家裡的晚輩上進成才,就是如李家這樣算是世交的朋友家,幫一些忙也不為過。
夫妻倆將此事商量定,小李掌櫃孫燕與陳萱魏銀□□分賬還容易接受,李氏必要將自己所打理店鋪的十多年的收入交給二房,用李氏的話說,這是十年前就商量好了。雖則當初李氏是說了,這些年她幫著管店鋪,賺多少,都是二房的,她分文不取。可做事不能是這樣的道理,十年的時間,雖說鋪子是二房的,可這些年二房在國外,從沒管過一星半點兒。與李氏又是一家人,如何能這樣算賬。
魏年親自同大嫂說都不管用,魏年與陳萱道,“大嫂是記掛著當年從鄉下回來,咱們拉大哥一把的情分哪。”
陳萱想了想,同阿年哥說,“要不,就接了大嫂這錢。以後阿杰阿雲在國外,倘是想做事業,這錢就給孩子們做啟動資金。就是他們沒有做事業的意思,這錢以後也給孩子們。”
魏年一直覺著大嫂李氏是個柔順的性情,如今看來,真是看錯了大嫂啊。想來在大哥家裡,怕是做主的也不一定是大哥,這事從魏傑一家出國留學就能看出來。若依他大哥的性子,怕是不願意魏傑此時出國的。
夫妻二人商量定,也只得如此了。
處理好這些事,陳萱魏年還抽空帶孩子們去了故宮,去了公園,去了大伯家的鋪子,帶孩子們吃北京城的小吃,到有名的館子吃有名的菜色。
不論是豬骨頭湯裡煮出的餛飩,還是老北京最有名的烤鴨,孩子們都吃的不亦樂乎。就是一向對吃食從不挑剔的魏宏,都說,“還是老家好吃的東西多。”
尤其在鮮魚口的便宜坊吃烤鴨時,孩子們更是吃的肚皮溜圓,魏心這丫頭,瞧著細胳膊細腿跟竹竿似的,不知是不是在長個子的緣故,胃像無底洞,一人就吃了大半隻烤鴨。一家六口人,啥菜都沒點,點了三隻烤鴨,吃的真叫一個痛快。就是一向在外極講究的魏年,這回也不講究形象了。魏年聞著味兒就說,“十來年沒吃過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