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盛有木不能順利脫險,不僅會害了盛有木的親人與朋友,而且映真子的女兒映月煙的還魂之願也會成為泡影。作為盛有木的隔世師父的映真子,在此設了個如此詭異的法術機關,雖然保全了古墓的萬無一失,可對於進入這裡的盛有木他們來說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風險。是讓進來者有去無回,當一回千年後的陪葬。還是映真子自信他的選擇,堅信他的隔世傳人能破解他的千古玄術,取回他留下的東西。現在只有看盛有木的了,他們四人的性命和那更玄的畫仙妹妹的千載還陽,是否能過得了這關,都靠他了。
第八十六章 破陣
在一陣慌亂之後,盛有木逐漸冷靜下來,開始分析這個幻陣的破解之法。留給他的時間已不多了,火苗越來越弱,說明了氧氣開始稀薄。更糟糕的是,通仔他們三個已由剛才的癲狂狀態,轉為萎靡不振。此時他們都已頹然地坐在了地上,但仍然沒有從幻境中擺脫出來,有些虛脫了,這樣他們又能撐得到多久喃?
盛有木大腦在飛快地運轉,這可能只有唯一的一次機會給他去試驗破解之法。時間已不多,在慎之又慎中,必須得馬上付之於行動,任何的優柔寡斷都會浪費時間,減少他們逃生的機會。但又不能亂整,那樣無異於自殺,加快死亡速度。他無意識的拿著木劍在木牌上一搓,發出了“咕~~”的一聲悠長的怪響,沉悶而刺耳。
奇怪的事發生了,通仔他們那失神的眼睛竟然明亮了許多,盛潔甚至還問她怎麼坐在地上喃。看見他們清醒過來,盛有木大喜。不過馬上他又失望了,因為地上的三個人轉瞬即恢復了先前的迷離狀態,讓盛有木叫也叫不醒。奇Qīsuu。сom書盛有木略一思索,也就得出了個大概。
剛才木劍在木牌上一搓所發出的噪音,無意間打破了這裡聲場的平衡,干擾了引起幻覺的聲源,讓為其所困的三人解脫出來,可是那噪音一停,干擾源消失三人又重新被聲音給俘虜了。一定是這樣的,盛有木肯定了自己的猜想。當然這也不是主觀臆斷,除了運用了聲場的科學知識外,還得益於盛有木以前曾看過的一本書,這時才體會了“開卷有益”真是一句金科玉言。
那書的名字好象叫什麼<;玄怪志>;作者與時代不詳,多半為野史一類書籍,上面多記載奇人異事。在大學讀書時,他在舊書攤上花了兩元錢淘的。買它的動機已記不大清楚,可能是看它有些舊,以為是古籍,猜想可能會值些錢的。如獲至寶地拿給看樣子是精於此道的行家同學鑑定,一句定論:村野匹夫無聊之著,沒一點價值,擦屁股都嫌它紙粗,您哪,看了就扔吧!盛有木當時在行家同學面前失了顏面,氣得當時就想把它給扔了,可是又不服氣,於是留下書來仔細的研究。等他細細地讀完了此書,感嘆行家就是行家,他那位同學說得一點也不錯,裡面除了一些在我們唯物主義者看來是打胡亂說的奇談怪論外,真的沒有再值得研究的東西了。
也許那書根本就不是寫給一般人看的,現在的盛有木也許更應該看得懂一些。在這麼危急的關頭,盛有木的腦海裡極為清晰地回想起書中所載的一件異事。
書曰:南方有山名淨方,谷內生一石,橫於道,貌甚陋,人皆惡之。石逆風而自鳴,民聞之則誑,十有數焉。以為神,懼之甚,無不避之而走,莫敢有近之者也。有聖人者,臨石聞之而悟道,為解民患,執斧斫石,俄傾而歸。談笑如廝,人奇之。引民往,石不復鳴也,往來如常,道復通。人皆以為聖人斬石除妖,聖人笑曰:妖之何有,人自懼之。問其故,釋之:石陋而生隙,曲折多腔,風鼓之而鳴。音奇玄,意弱者生誑。吾往視之,非為石之自鳴也,風使之然。乃拓隙擴腔,通其室,令風之洞穿也,果無復鳴之者也。它的大意是在南方的淨方山中,有一個巨大的怪石橫亙在人們必經的山道上,引起過往不便,人們都很討厭它。在風吹過的時候,那怪石竟然會鳴叫,讓聽見的有都會瘋顛發狂,胡言亂語。已有十多人受害了。人們都認為那是某種神奇的力量,更加的懼怕,從此都繞道而行,再也不敢靠近它了。有一位博學的智者聽說了此事,親自前往聽它的鳴叫,終於研究出了它的發聲原理。為了暢通山道,智者用斧砍砸怪石,不一會就回來了。人們見他談笑自如沒有受到一點影響,都很是奇怪。於是智者帶領人們前去觀看,怪石不再鳴叫了,人們來往再也不受影響,道路也得以暢通。人們都認為是智者斬殺了石頭裡面的妖怪,智者笑著說:哪來的什麼妖怪,你們只不過是自己嚇自己罷了。人們不相信他的話,智者就解釋說:這個怪石表面粗糙,有很多的孔洞縫隙,風吹過這些在石頭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