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飯收拾了之後,李婆婆又開始忙了,反正農民一天到晚都可以找到活做,要是一天不上地裡轉一圈,心裡都不舒服一樣。李婆婆現在也非常放心兩個孫女,比起村上別的淘到沒邊的野孩子,她們簡直都可以做為模範了。
李婆婆才一走,李芳就拉著李玉開始撿螺螄,也不用走太遠,就在屋前屋後就可以了,要知道,李玉家裡可是住在山上啊,最不缺的就是螺螄生存環境之類的,山是能少了石頭縫,樹啊草啊之類的嗎?
其實很多人家地邊田角的螺螄都會自己去撿,就算自家不要也是同樣需要撿的,因為那螺螄對於嫩葉可是非常感興趣的,種的花生啊包穀或者是各類豆子,葉子才不出幾天靠地邊的就被螺螄給啃掉了葉肉,就留下光光的葉脈在農作務上面。農作務就是農民的生命,像螺螄這種做法怎麼可能不屬於害蟲的行列呢。
今天換了一塊地方,主要是李玉家雖然在山上,但是上山下山還不是她們這兩個小不點可以做到的,也就只能在田邊地角之類的地方尋找一翻,氣得李芳嘟著小嘴,想起哥哥李心圓經常像個猴子一樣爬上爬下,這個時候就羨慕萬分,暗暗發誓以後一頓飯一定要多吃一點好快點長大才行。呃,村裡的大人想要小孩子多路一點飯的時候經常說的,多吃飯才長個兒。(土語,長得高的意思。)
螺螄長得快,而且她們那小胳膊小腿的,也只是撿了十分之三都不到,每天一轉,李玉家周圍就夠她們撿了。
李玉一邊撿螺螄一邊看著前面的李芳,山上可不平整,包啊坑啊之類的不少,小孩子粗心,很容易傷著,所幸她們只是在屋前屋後,要是真的像李芳期盼的那樣上山那還得了。因此,早上的時候李芳本來是想扯著李玉去遠處的小路,那裡可以繞上山,那條路平坦,不像是李玉家旁邊的三條路,全都開在石頭上面,小孩子家家是沒門了。
不過李玉可沒有答應,山上危險,隨處可見的石頭樹枝長草這類的,走在路上也不安全,特別是李芳又不是很安份,要是不小心摔一下可不只是摔個跟頭那麼簡單,很有可能直接從山上滾下來,到時候跌在哪裡留下個疤什麼的可不行,女孩子都是愛美的,小的時候什麼也不懂,等到長上了才知道後悔。
今天的收穫比起昨天也少不到多少,看樣子兩人是撿出經驗來了,什麼地方有螺螄什麼地方沒有都十分清楚,其實生手最主要的還是李玉,李芳雖然小,可是她是生活在農村,再加上這兩年來都生長在山上,這些東西反倒清楚得多,李玉是有成熟的靈魂沒有錯,只是這個靈魂在城市生活的太久,農村的這些東西早就忘記得差不多了,比起李芳反倒還不如。
回到家裡,第一件事當然是要用螺螄餵豬,幸好兩人撿得不多,在農村,餵豬也不是隨時都可以喂的,是需要挑時間的,一般都是跟著人來,一天三頓不拉下就好。農村的豬足足要養一年,也才大概二百多斤而已,其實很大一部分時間豬吃得並不是很飽,這也造成了它長得慢的主要原因。
也許農民是餓怕了,經歷過那樣的日子,再加上每家都要交不少的上交糧,剩下的糧食都存在那裡。很少人會用來養豬,這是樣花成本的,現在的人還沒有認識到副業的重要性,準確來說,是還在的副業市場在農村還不是那麼的發達,農村人都是向錢看齊,什麼值錢就做什麼,而且喜歡跟風,呃,這是指膽大的,有些膽心的就是老是處於觀望狀態,經常性的錯過的最好時期。
扯遠了,她們家的豬使用這種養法,李玉基本上可以確定,到六七月份的時候,不說三百斤,兩百多斤肯定達得到,前提就是一定要餵飽,而且旱螺螄也不能全喂,量少還看不出來什麼,量多的時候就會拉稀,要混著豬草喂,喂之前最好用水洗一下,旱螺螄的泥也不少啊。
第十九章 小幫手
李玉她們才洗完小手,李婆婆就回來了,背了一整背架子的胡豆(蠶豆)回來,把李玉和李芳高興得不行,四月末,剛好是收胡豆的季節,晚點的話五月才收呢,李婆婆家點的比較早,為了跟收麥子和栽秧給錯開時間。
(背架子,一種川地常用農具,由兩長三短的木頭組成主架,長的堅起來,差不多人高,三短的也是三個不同等的長度,最長的橫嵌在兩根之間的最下面,其它兩截短木頭依次越往上越短,前兩根之間距離比較短,跟人的背部幾乎相同長度,在外層包上細軟的竹條編織起來,再上兩條背系,就可以背了起來,是上面的橫槓上繫上長繩,最下機的橫槓靠近堅槓上面各系一條短繩,另一頭繫上一個三角型的木頭,背東西的時候先把它攤在平地上,上面壘上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