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第4/4 頁)
糧食、鹽巴。大齊的商人定期在那裡收購那些珍奇的山珍和罕見的皮毛,同時將糧食、鹽巴賣給羌族人。
沒有戰役的時候,兩族人也能互利互益。
可是一到荒年,羌族人獵不到山貨,就會下山劫掠。而且羌族人戰鬥力強悍,一個羌族人,可以對抗三個大齊士兵。不過十個羌族人聯合在一起,卻未必奈何得了十個大齊士兵,——這就是個人力量和集體力量的差距所在。
如今大齊對西南的賑災就要展開,羌族人在旁邊看著,未免不會心急上火。
到時候,是同時對羌族人賑災,養虎遺患呢?還是堅壁清野,只對大齊人放糧?
這樣說起來,似乎無論怎樣,一場大戰都在所難免。
差別就在於,對西南的大齊人賑災,至少能夠保證不會有內亂,而是能夠一致對外。
簡揚在西南對抗羌族,從小兵做起,直到升為大將軍自然對羌族人的作戰習慣瞭如指掌。
可是這樣世世代代打下去,何時才是一個頭呢?
羌族人固然討不到好,可是我們大齊的好兒郎,葬身在這種戰爭中的也不計其數。
賀寧馨聽到簡飛揚的慨嘆,不由對他肅然起敬。
這種話,出自一個自出道以來,戰無不勝的將軍之口,沒人會認為這個將軍是貪生怕死,才不願意打仗。
賀寧馨伸手過去,握住了簡飛揚的手鼓勵他道:“你是大將軍,你說的話,聖上一定會細想想的。”
簡飛揚也握緊了賀寧馨的手,微笑著問她:“你不會認為我貪生怕死吧?”
賀寧馨搖搖頭,著急地道:“你怎麼會這麼想?當然不會!——誰敢說你貪生怕死,讓我去跟他說道說道,保管讓他痛哭流涕,覺得愧對列祖列宗自裁以謝天下算了!”
大齊朝以前,也有辭鋒銳利的謀士,當真將敵對的一方說得吐血而亡……………別認為書生文質彬彬幹不過武將。其實三寸不爛之舌,有時敵得過千軍萬馬。
兩人說完話,都覺得心意相通,如同一塊大石頭落了地,倦意很快襲來,兩人這些天都勞心勞力,很快就睡過去了。
過了沒幾天,二皇子也從東南清點官倉存糧回來了。
宏宣帝在養心殿看了二皇子帶回來的冊子,如一盆涼水澆了個透心涼。
東南官倉的存糧,雖然帳面上比江南多可是實際存糧數,卻比江南還要少,拖欠也很嚴重。
二皇子初生牛犢,比賀思平要硬氣,請出了尚方寶劍,斬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