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頁)
有給多餘的意見。待江雲漪付完帳後,段景之又陪著她買了其它送給親人的年禮。
待江雲漪將東西買得差不多了,段景之才帶著她買了他要送給小小他們的禮物。
段景之的禮物也不算貴重,他給高子買了全套的筆墨紙硯,知道高子近日想學帳房又給他買了一個算盤。
至於小小,他給她買了幾本詩集,說女孩子就應該學些詩詞歌賦,將來當才女才好。
“買什麼詩集啊,我可不懂詩集。”
江雲漪無語,她知道古人在文學方面都堪稱時代楷模,在現代時她因為寫了一手好字,也認識了不少這一方面的權威人士,所以她的文學素養還是有幾分的。
可她發誓她真的僅限於喜歡寫字,品品書,品品畫還成,其它的她懂得實在不多。
所以在教授兩個孩子方面,她從來不涉及詩詞歌賦,至於琴棋書畫,她也只在書法上讓兩孩子下苦功,其它的亦從不涉及。
除了家庭條件不允許外,她覺得學這些東西還不如學些更實用的。農家孩子能讀書識字就不錯了,她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培養才子和才女。
“難道你從來沒想過讓高子去考科舉?”
段景之驚訝,除了驚訝江雲漪竟然不懂詩詞外,還驚訝她竟沒有讓兩孩子學詩詞。
小小是女孩子這東西可學可不學,但高子畢竟是男孩子,考場之上詩詞方面都是必考的。
他本想著給高子買筆墨紙硯,給小小買詩集,這樣兩個孩子都用得著,哪裡會知道會得知這樣的內幕。
“考科舉?呵呵,沒想過。”
江雲漪教兩孩子讀書只是不想讓他們成為文盲,至於參加科考舉試,她真沒想過。
官場之黑暗她在前世早就見識過了,哪會讓高子去參加科考。
“那就買政論方面的書籍吧。即使不參加科考,多讀點這類書也沒壞處。”
段景之將那幾本詩集換成了政論類的書箱,也不問江雲漪為何沒有讓江小高參加科舉的想法。
“不過你這話倒提醒了我。聽說家中若有人有功名在身,可以免稅?這樣子我倒可以讓高子去考個秀才或舉人什麼的。”
江雲漪突然想起第一次上集時,她在書畫街買的一本有關這個時代的律法書籍有談到,家中有功名者可免稅收的規定。
難怪大周朝有那麼多人想考功名,原來還有這好處。要是高子以後能考中功名,那可是直接打進文者內部的好機會。
又可以免稅,又可以融進這些文者的圈子,一舉兩得的好事兒,她為什麼不幹?
“你還知道這條律法!?”
段景之聽此,越發看不懂江雲漪,她竟然知道大周朝有功名在身的人是可以免稅賦的,但她為何不讓江小高參加科考?
他相信以江雲漪學識與聰慧,將江小高培養成為一個文武兼備的人並不是難!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想做好生意如果不知道這個國家的律法,那我不是等著被官府的人拆吃入腹嘛。”
江雲漪翻了翻白眼,她前世雖然不做生意,但她認識的那些商界名流有半數以上比律師還要懂法律。
所以在她決定要在這個古代利用藥膳做生意發家起,她就已經開始做萬全準備。
除了必看的醫書外,有關這個國家的律法書籍也是她研究的物件。
“你這個想法倒新奇。”
段景之笑著搖頭,付了銀錢,細細想了想她所說的,突然覺得她說得很對。想要做長久的生意,吃透國家律法是完全有必要的。
“成了,時侯不早了,我們該回去了。”
跟段景之的一番談話,讓江雲漪改變了一些思維上的定式。她決定明年春就讓小小和高子上私塾去。
除了打算讓高子可以有名正名順參加科考的機會外,也是不想讓兩孩子侷限在小小的山村裡。
他們應該有更開闊的眼界!
待回到雅齋後,江雲漪讓人幫忙把那些節禮全搬到她的牛車裡,又在玉景漣漪問與段景之和孫先生談了新帳本的一些問題,直至他們完全吃透新帳本的使用方法,方跟二人道了別。
臨行前跟他們要了一些陳年的老帳本,美其名曰是幫他們整理,其實就是想拿回去教江小高和江武如何看帳。
駕著牛車離開後,她並沒有馬上回豐澤屯,而是駕著車到糧米鋪買年關所要用的日需及糧米,上一次跟著二姑姑辦年貨沒有辦齊,這一次她當然要補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