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 頁)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呢。
難道就因親爹有罪,就能不認親爹,不給親爹守孝麼?
明湛的這種觀點兒,王叡安是極不認同的。
他也想在朝上爭一爭,奈何此次韃靼人入關,朝廷損失巨大,皇上定是憋著一口氣,而淮揚徐家所為,已與叛國無所不同。
唉,雖然王叡安不贊同明湛奪情徐叄的理由,但是,王叡安卻不想為淮揚徐家張目。
他心裡還沒盤算好怎麼說呢。明湛已經大袖一揮,退朝去也。
王大人心裡有話沒能說出來,錯過了時機,滿肚子的闇火,就發到了方慎行頭上。
哪料方慎行天生一副笑臉,甭管您怎麼擺臉色,諷刺打擊,他照單全收,仍然是笑眯眯笑眯眯的瞧著你,一副無所知覺的蠢樣。唉,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
王大人看方慎行這種姿態,只得把要噴薄欲發的怒火壓回肚子,好不鬱悶。不去看方慎行那張笑臉,王大人覺著堵心,甩甩袖子走了。
與王大人一樣鬱悶的,還有王大人的得意門生宋珠玉。
宋珠玉是王大人親自挑來御史臺的,也是個剛正不阿的小夥子,年紀輕,幹勁兒十足。
但是,宋珠玉此時的心裡狀態與王大人幾乎是一樣一樣滴。
甭看宋珠玉這名兒起的富貴,珠玉珠玉,如珠似玉。
不過,此名,名不符實之至。
宋珠玉生的不高,也就一七零左右,瘦瘦小小的模樣,不會比明湛高到哪兒去。不過,明湛認為自己年輕的很,起碼還有五年的生長期,據遺傳學的推測,明湛認為自己以後的身高絕對不會低於一七八。當然,這只是明湛的一家之言,除了何玉,誰也不信。
而宋珠玉如今已經年過二十五,身量也就這樣了。他寒門出身,這個年紀能進御史臺為五品御史,完全是因為此人風評極佳。前面林永裳做御史時也有清廉名聲,到宋珠玉這裡,得加個更字兒。據說,宋珠玉自任御史起,從未收過超五百錢的禮物。
就是因為有如此好的風評,王叡安格外的看重宋珠玉,甚至想將宋珠玉打造成第二個林永裳。
但是,可惜的很,宋珠玉雖然學識不錯,但是其政治上的穎悟性,完全沒辦法與林永裳相提並論。在近期幾次上本中,他都敗給了方慎行。
宋珠玉絕對不是嫉妒方慎行的意見被皇上採取執行,而擱置了自己的提議。宋珠玉痛心的是,皇上視古禮而不為,長此以往,人們必定會無視禮法。禮崩樂壞,國家失去了秩序,百姓則缺少約束。長期以往,豈能不令人憂心忡忡呢?
快走幾步,宋珠玉還是第一次接近方慎行,抿了抿唇,面對著朝中名聲極臭的方慎行,宋珠玉一時竟說不出話。
方慎行眼睛餘光已瞥見宋珠玉快步衝上來,以為宋珠玉因朝中之事羞惱,要找他找架,急忙先一步猿臂伸出,勾住宋珠玉的腰,將人摟到自己身畔,做出哥兒倆好的樣子,低聲勸道,“宋大人,勿惱勿惱,這可是在宮裡,莫動粗啊!有失禮儀!”
宋珠玉話都沒來得及說,就給方慎行一股蠻力半挾持半強迫的拖到跟前兒,再一聽方慎行這話,頓時氣的不行,惱道,“你放開,我是說,你有沒有空,晚上,我請你吃酒。”
方慎行呆了一呆,心道,宋呆子向來瞧他不順眼,他們對上好幾回,都是方慎行猜對聖意。如今這呆子不會是有啥想法,打算晚上給他酒裡下毒吧?
小人之心了一回,方慎行轉念道,這呆子最受王大人喜歡,若是能與這呆子搞好關係,曲線救國,也就有討好王大人的時機了。
這麼一想,方慎行笑眯眯的滿口應下,“哪兒能叫宋大人破費,晚上杏花樓,不見不散。”
“別。你來我家吧,我有事想跟你說。”宋珠玉一板一眼的整理著官袍衣袖。
方慎行自然笑應。
明湛下朝回去用早膳。
與阮鴻飛賊心爛腸的尋思人,嘀咕道,“林永裳那個混球兒,當初我把太祖寶劍給他。他竟然給丟了,那劍可是萬金不止的寶貝呢。不但丟了,摺子裡還不跟我明說,你說他是不是想著造把假的蒙我呢。”若是林永裳真丟了,明湛盤著呢,哪怕林永裳用俸祿還一百年都不夠還的,真是虧大了。
阮鴻飛向來是食不言寢不語的講究,不過,如今跟明湛在一道兒,這些規矩是講不成了。明湛是個話癆,天天嘴裡叨咕個沒完,就是閉眼睡著了,都得唸叨幾句夢話的性子。若是不叫明湛說話,他能憋死,而且每每阮鴻飛提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