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才子輩出(第2/3 頁)
的時候,這下筆的一瞬間,項雲整個人幾乎是心神與身體高度契合,手中的毛筆更是成為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一般,如臂使指!
下一刻,但見項雲單手挽袖扶腕,懸筆落於宣紙之上,筆走龍蛇,飄若驚鴻!
這一刻,項雲神與氣和,心與身和,人與天和,宣紙之上有三寸墨光,似星輝閃耀!
在一旁,原本笑意盈盈有些玩笑意味的林婉兒,臉上的笑意在項雲寫出第一個字的時候,就情不自禁的收斂了幾分。
當她看到第二個字,第三個字後,她的表情就開始變了,先是驚訝,然後是震驚,到後來是駭然是不可置信!
……
約莫一炷香的時間後,春來閣二樓內,下人們已經送來了整整齊齊數百張,寫滿詩詞的宣紙!
“哈哈……王爺看來您的懸賞果真是讓所有人都參與進來了,竟然有這多人作了詩,這下咱們也可大飽眼福了。”王文景看著這厚厚一疊的宣紙不由笑著說道。
當下,由王文景和眾位太守充當了閱卷官的角色,王文景本來就是文士出身,曾經多次做過科舉閱卷的官員,對閱卷程式十分在行,立刻組織起幾位太守一起閱卷翻看起來。
他們觀看這些詩詞的速度很快,一般一首詩只需要十幾秒的時間就觀賞完畢,對於那些沒有新意或是文采平平的詩詞,他們只是放在一旁,若覺得有又好詞佳句,便會點頭露出欣賞之色,旋即呈遞給項凌天、太子和公主、以及兩位世子觀賞。
遇到真正上佳的詩句,幾人的閱覽速度才會放慢,進而細細品讀,逐字逐句的剖解其意,欣賞詩中意境。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嘶……這首詩語言樸實、簡潔、凝鍊,功力之深絕不是一般的文人能夠做出來的。”王文景看著手中這一份詩詞,不禁是雙眸放光,朗誦出聲。
眾人聞言也頓時是側目看來,顯然也是聽到了王文景朗誦的詩句,皆是感到詩句有些不凡,這首詩即便比起王文景先前第一首詩作那也是幾乎不落下風,甚至猶有過之!
王文景連忙看向文章背後的落款:“福州郡,王守義!”
眾人一聽這個名字都是有些陌生,唯有王文景在思索了片刻後,忽然是記了起來。
“原來是此人,難怪能夠寫出如此境界的詩句。”
眾人都是一臉詢問之色的看了過來,王文景便耐心解釋道。
“此人乃是國教學院畢業的學子,世代書香,其長輩也出過不少詩詞,寫過不少文章,不過也都是些平凡無奇之作,唯獨到了此人這一代,這個王守義文采極佳,作詩很是厲害!當初在國教學院也是有些名氣,想不到他也來這裡給王爺賀壽了。”
眾人一聽這話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是國教學院的才子高徒所做的詩句,難怪有如此水平,國教學院那可是風雲國文學的最高殿堂,裡面大部分的文人,將來幾乎都會成為風雲國朝堂之上的棟樑。
“我看這王守義很有可能便是今晚的前三甲之一了,王爺您也來欣賞欣賞,看看這詩句如何。”王文景說著又雙手持卷,呈到了項凌天的手中。
項凌天品讀了片刻,也是眼露欣賞之色,頻頻點頭,顯然對於這首詩也是讚譽頗高。
“咦……這是一首好詞!”過了片刻,西涼郡太守忽然一臉驚喜的說道,眾人聞言都是面露了意外和好奇之色。
要知道這一次作詩可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能夠做出七言絕句已然是不易,而要做出一首篇幅較大的詞,那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竟然有人能夠做出一首被西涼郡郡守稱讚的好詞,立刻便引起了眾人的興趣。
“郡守大人,快快唸誦與大家聽聽。”王文景心中的好奇最為強烈,忙是催促道。
西涼郡太守立刻唸誦道:“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嘶……”
王文景一聽到這首詞,不禁是眼前驟然一亮,露出驚詫的神情,這表情比之先前看到國教學院王守義的詩句時,竟還要震驚幾分。
其他人雖然不似王文景這般對於文學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和研究,但也是水平不低的,一聽之下,自然立刻體味到了這首詞的韻味非凡。
“好詞……這絕對是一首上佳的詞作!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世上萬事恍如一場大夢,人生經歷了幾度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