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4/4 頁)
第一次認真地琢磨李素這個人。
最初聽他的名字是其養父趙構為帝之時,這個山野之人橫空出世,以他的身份幫助了他的父皇。
或許那個山野之人永遠不會知道當時的他父皇正陷入怎樣的困境裡,藉手下的手殺了岳飛,又不願意救回在金人處的皇祖父,朝堂與民間各種惡意的聲音直接威脅著他的統治,然後,古凡出現了,憑空冒出來似的,以其一手的道家術法。解決了當朝皇帝的困境。
君權神授。擁有道法的道士,代表的便是這正宗。至少天下百姓們會這樣看。
所以後來,他煉長春丹,他父皇百般交好。什麼長生,這是不可能的,他就是他父皇的一個牌子罷了。
當時的古凡,在趙伯琮眼中,就是一個倖臣。好在古凡也很老實,在為他父皇正了名之後,也沒有做什麼。後來更是直接離開了。
再後來是詩,從“生命誠可貴”。到“人生若只如初見”,流芳的字句裡,讓趙伯琮更加放心了。
道士可以為他們證名,同時他們也擔心道士乾的更多。好在古凡不是,他們很安心。
再到後來的父皇駕崩,他也沒有獻上任何丹藥,甚至都與宮中斷了聯絡。趙伯琮就更放心了。
然而當把王世雄派出去,金人要見他,他又橫空出世。毆打兵部,直接揭露了朝廷叛賊,由此獲取自己讓他擁有領軍出征權……
嘶……
趙伯琮不想不知道,越想越心驚,不不覺得。細細思來,這個道士每次出手都又狠又準,這其中看上去是那麼像他的謀劃。
他這是想幹什麼?想領軍成為名將,還是……
好吧!皇帝都是非常善於懷疑的。可謂天生的陰謀論支持者。
更妙的是,古凡的行動,怎麼看怎麼像他是在有計劃的謀劃什麼。
雖然真的只是巧合,可皇帝卻不這樣想,就連大臣們攻擊古凡,他也覺得古凡是故意的。
因為是道士,是有真本事的道士。
這個理由無比強大。只要他們一天還挑著君權神授的招牌,他們便一天會認真對待這理由。
“如此人才,若不為朕所用,朕失之大也……”趙伯琮喃喃自語,然後,展開面前的一卷黃絹。
毛筆飽蘸墨汁,趙伯琮神情閃過一絲猶豫。
自他們老趙家得天下,杯酒釋兵權開始,他們老趙家一直有意無意地削減朝中爵位,而且自古以來凡聖明君主,對封爵總是極其吝嗇的,封了爵便意味著朝廷要世世代代養著這家人,從老子到兒子再到孫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這還是事,怕的是一代比一代差,空頂著祖輩的功績吃老本,盡幹欺壓良民的事,更重要的是,朝中勳貴多了,對未來的皇權不是件好事。
這一切的一切,歷史中都有記載。他們老趙家最信書,也做的很好。
可是如今,因為一個有本事的道士,如今卻不得不新立一個爵位,對趙伯琮來,委實有些猶豫。他是想做明君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