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4/4 頁)
不對?”
真德秀喘氣道:“這還需要什麼證據?根本就是無稽之談,那個會信?”
楊易笑道:“我說的事情都是無稽之談,那為何朱夫子說的就一定是大道真理呢?”
真德秀氣喘吁吁:“朱夫子解析先賢文章經義,無一不是鞭辟入裡,深得經典真意,哪像你胡攪蠻纏一派胡言!”
楊易點頭道:“那好,我問你,朱熹所說的‘存天理,滅人慾’乃是後世之說,為何到了你們口中,這些先秦的六經典籍也有了理學的影子?難道古來聖賢在著書之際就已經知道後世必有大儒大興理學,因此才專門寫了一些句子用來支援朱夫子的言論用以發揚光大理學?”
真德秀有點啞口無言。他是飽學大儒,自然知道朱熹為了闡明自己的理學主張與觀點,在註釋六經之時,但凡見到有“天理”“人慾”“性情”“習性”等詞句之時,就生拉硬套的將自己的理學觀點混在其中,以求以聖人言論,揚理學觀點。
其中夾帶的私貨之多,簡直是顛覆了整個四書五經的內容,將先賢之論,全都換成了他一家之言。
此時被楊易問及此事,真德秀頗有點心虛,想了想道:“古今聖賢雖然所處年代不同,但其治國之理,育民之法卻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縱然相隔千年,有類似之言論又有什麼稀奇?”
楊易鼓掌道:“好!那我再問你,古人云,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乃君子之所行,畢生之理念,這朱夫子可是君子?”
真德秀初見楊易言語粗鄙,胡攪蠻纏,以為他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浪蕩公子哥,雖然氣憤,但卻不太在意。到了此時,見他越問越深,這才收了輕視之心,開始重視起來。向楊易問道:“敢問公子高姓大名?”
楊易道:“姓也不高,名也不大,問完問題後,自會告訴老先生。”
真德秀定了定神,想到楊易剛才的問題,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朱夫子當然是至誠君子,這點卻是不用懷疑。”
楊易笑道:“原來朱夫子也是一位至誠君子啊?我這裡有一首小詞,喚作卜運算元,容我念給老先生聽聽。”
真德秀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