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裂土而封(第2/3 頁)
重的事情,丟官去職都是輕的,是以人人肅穆。
段玉祭天之後,命郭百忍讀著分封的旨意,大體就是將昨夜宣佈的賞賜確定下來。
旋即,大夫先上前,恭敬行禮,宣誓效忠。
段玉授予用白茅包著的土壤,以示分封賜土之意。
原本,還應該賜予青銅鑄的大鼎,鼎上用銘文將分封的封邑正式確定下來,有的還會賜予銅鐘。
這就是‘裂土封茅’與‘鐘鳴鼎食’等等典故的由來。
不過鑄造青銅大鼎太過費事,雲中只是區區一島,當可從簡,因此段玉一律賜予丹書鐵券,上面詳細記述了每個封臣獲得的封地位置、大小,還有一些重要的權力與義務,用丹書寫在鐵板上,再將鐵券從中剖開,封君與封臣各持一半。
幾位大夫起身行禮,從此他們就是段玉的封臣,雖然也有對封君的義務,但就擁有很大的自由度。
當然,封臣還是可以為封君服務,擔任原本的官職,酬勞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
大夫之後,就是士。
等到他們一一起身,就徹底定下制度,縱然二代君主想改都是不可能。
“封君授予封邑,封臣便對封君有著義務,此乃君臣契約之道!”
段玉開宗明義,再次宣講法度:“封臣者,每年需服兩月之役,自備弓馬、僕從……下士出武士一人,僕從二十……若不能,則以金帛、武器、糧草代之,若不能服役,又沒有金帛代替,則削減封地……若士死,其地由嫡子繼承,若無子,由其兄弟繼承,若有女招贅,則優先繼,凡領地繼承,需貢金與封君,獲得承認……各封邑內部之事,你等自理,外交與軍事,必須獲得封君同意,與封君一致。”
總體而言,掌握力量者,必須掌握權勢。
是以段玉定下武士服役制度,就是要將真正的非凡者拉攏進自己陣營,逼迫手下不斷進步。
當然,作為第一批功臣,還是有著優待,可以用武徒、武生、金銀代替。
但二代三代之後,若是還如此不堪,領地內經濟又發展不起來,無法以金代役的話,那就以地代之!
將土地議價,按照原本應該付出的金錢價值予以減封!
因為你作為封臣無法盡到自己的義務,所以要收回土地,交給真正能服役的人!
雖然一開始可能有些阻力,但段玉還是決定堅持下去。
如此,方能將一些蛀蟲淘汰。
話說自己已經很寬容了,縱然這些非凡世家斷代,沒有了武士或者法士,也可用金銀糧草代之,縱然淪落到要削減封地領民的地步,也不是一下削去全部,若是家大業大,說不定能撐個數十上百年。
有這麼長的時間,足夠培養出一個宗師或者能施法的煉氣士了吧?
縱然宗家不行,分家旁支之中,難道就沒有人才?
如此一來,就是逼著手下為了保住家業,而不斷進步,到了後來,道武都可用之。
‘這就叫保持階層流動性啊……’
段玉若有所思。
此時正式分封之後,識海之內,道印徹底大放光明。
原本的雲中之氣運徹底穩定下來,顯現出法相,乃是一隻三首海龜,搖頭擺尾,十分愜意。
‘看來……縱然分封了差不多七鄉出去,我還是掌握了不少實力……也是,各鄉新開,只有雲城附近土地大熟,又有港口,再加上底下人的忠心,我此時依舊能掌握雲中一半以上的實力,沒有落到八歧大蛇那麼悲慘的地步……’
龍氣貴在生殺予奪,專制從一。
是以龍只有一頭,多頭不祥,寓意令出多門,互相內耗。
而段玉細細分辨,就發現這三首海龜鳳尾龍爪,三個頭顱都各有氣象,中間那個最大,其內隱約分散成數股,乃是代表自己與支援自己的一干封臣之氣運。
右邊一個略有些道意,仔細一辨,卻有些白毫山的味道,當是蕭靜風與於靜白合力,段玉又特意將他們兩鄉連在一起的緣故。
至於最後的一個帶著海浪波濤洶湧之聲,不用問必是蓬羽島鮫人之氣數。
‘這分出多頭,並非說他們心有反意,只是略有內耗而已……縱然自己這一支,細看下去,氣運也是隱隱分流,這就是分封制之弊端,怎麼也改不了的。’
縱然這三首海龜昭示日後或有分裂之禍,但如今好歹是一體,這就大可用之。
螭吻將這股氣運一吞,三轉紫銅印轟鳴不斷,隱約浮現出一絲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