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既然飛閣和虎巖都不能進入,我們只好在飛閣後面的林中茶攤坐下來商量。
端茶來的服務員是一位胖乎乎的中年女人,笑容可掬,就像整天都有開心事一樣。我問她:“大姐,請問你是不是附近居住的人?”
胖大姐說:“是啊,我從小就在鵝嶺街上長大的!”
“那你知道鵝嶺下面有地道沒有?”
“有啊,多得很!”胖大姐麻利地給我們泡茶,一邊說:“年青的時候,我和老公,我兒子還有我的妹妹,從後門那邊崖上鑽過一次進來,結果從飛閣的地下室鑽出來了,還被看門的罵了一頓呢,”下面是一條洞,還是有很多支洞呢?“
“支洞啊?下面多得不得了,而且黑漆漆的好嚇人。我們鑽洞的時候,突然從支洞跳出個人影,嚇得我們大叫。那個人影說:”莫怕莫怕,我也是人。‘哈哈,當時差點嚇死我!“胖大姐開朗地笑著。
老曾問:“你說的後山,是不是有一個石頭房子的旁邊?”
“是啊,你曉得所,離這裡很近。如果你們要去看的話,這些茶碗給你們留著。”
“走,去看看。”潘天棒起身,很急切地催我們出發。
從飛閣邊的茶攤到後山的路上,老曾告訴我:“我們要去的地方叫桐軒,我小時候來鵝嶺玩的時候,最喜歡就是去那裡,那裡感覺很神秘。”
“神秘?”
“你們到了就知道了。”
老曾帶我們來到山頂月宮殿酒樓的邊上,向巖下看,一座石房貼壁而建,這就是桐軒了。
從旁邊的小徑去桐杆,一塊碑子擋在路上,寫著:“正在施工,禁止通行。”但這塊牌子已經被人掀開了。
從山頂下到桐軒,是很奇怪的走法,直接從屋頂到屋內,有兩條很窄的石樓梯,雖然是大白天,卻依舊雖然顯得有些陰森。也許是因為附近在施工的原因,這裡一個遊客都沒有。
桐軒其實是一個特殊的亭子,空間並不大,室內佈置卻很奇怪,三面牆上各有奇怪的裝飾。
正壁上,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中國地圖,在這個地圖上,依稀可以看見這幅中國地圖包括了全部外蒙古和部分越南的地區,這是清朝的中國版圖!可惜的是,有人在石圖上亂塗亂畫,正中用石灰寫了一個“京劇票友活動室”,下部到處是亂塗亂畫的痕跡。
兩側的石壁上,各有雕塑。面向出口的左壁上,是一箇舊時的世界地圖,標註還是老的標法,南極洲沒有出現,在南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區域標的是“南冰洋”,美洲標的是“阿非利加”,亞洲標的是“亞細亞”。
右壁上,畫的是一個節氣圖,正中是太陽,八個角上是不同節氣的地球。
老曾說:“中國節氣有24個,這個節氣圖有點懶,只放了8個節氣。更怪的是,其他兩壁是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這一壁要麼應該是太陽系,要麼應該是重慶地圖,放個節氣圖在這裡,不知道是啥子意思。”
石室正中放著一個石桌,已經很古老了。石桌底下的石地板很不規則,已經變了形。其中有些石板的縫中上的是新石灰,似乎被人撬動過。
老曾指著正壁說:“你們看中國地圖這個牆壁,看出什麼問題沒有?”
潘天棒說:“當然啊,這個地圖的版圖比現在大。”
小敏說:“放個中國地圖在這裡有點奇怪。”
我說:“從兩側的石梯位置看,這個牆背後似乎應該有一個房間才對。”
“對了!”老曾說:“我小時候來這裡玩,就一直有一種感覺,這個牆壁背後有東西!我經常擔心這個牆壁會突然開啟,有人突然跳出來。”
禮園是李耀庭其中一個兒子李禾陽主持修建的,那麼桐軒應該是他特別建造的,為什麼會在崖壁上修建這麼怪的一間石室呢?仔細檢視正牆上的痕跡,卻沒有什麼地方能顯示出有接縫。再過兩年,這個桐軒就滿一百歲了,也許是年代久遠,就算有密室,也難以發現痕跡。
地圖右邊有一條小縫,我貼著縫檢視,感覺裡面似乎有涼氣鑽出來,裡面果真有密室!
“哇!”潘天棒突然在小敏背後大叫一聲。
小敏正聚精會神聽老曾講,被潘天棒嚇得一哆嗦。醒悟過來後,她又好氣又好笑,向潘天棒揮起小拳頭打去,潘天棒一邊得意地鬼笑,一邊跑了出門。
失蹤的上清寺(八十三)
小敏追著潘天棒出去了,這時老曾也察覺了石縫中漏出的空氣,他倒了一點水在手指頭上,貼近壁上各處縫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