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頁)
喝什麼,聽不太清。但船上軍卒們紛紛忙碌起來。兩個抱著一個黑褐色大球,安放到那銅炮架長杆尾端的皮兜中。十幾個站到炮架前各自抓牢一條繩索。另有一個人正手握一把長鐵錐,伸在一隻小鐵爐正燃的炭火中。片刻,那人將鐵錐抽了出來,錐頭燒得通紅,他執著鐵錐走到銅炮架長杆尾端,小心伸向那個皮兜中的黑褐色大球。
梁興這才想起,之前聽施有良說過,方臘在東南生事,官家為震懾賊人心膽,今年金明池爭標,要放霹靂火炮。霹靂火炮內裝有火藥和煙藥,另裹了幹竹管、薄瓷片,用火錐烙球,能發出巨響。不過一般只用於敵兵穿地道攻城時,用竹扇扇簸煙焰,燻灼敵人。這火炮製法絕密,又極少施用,因此少有人親眼目睹、親耳聽聞。
梁興自然十分好奇,仔細盯著。那個手執火錐的兵卒剛要去烙那火球,郭深忽然急擺著手,喝了一聲,那兵卒忙停住了手。郭深快步走到炮架邊,俯身看了看,隨即招手,讓幾個在一旁候命計程車卒過去,一起拔動支撐炮架的銅杆,向下移了幾格,讓仰斜的銅架降了幾分。郭深又彎腰反覆看了一陣,這才揚了揚手,喝了一聲。梁興這回聽清楚,他喝的是“烙!”。
那個手執火錐的兵卒剛將火錐放回到鐵爐中炙燒,聽到喝令,忙抽出火錐,轉過身,將火錐尖對準銅杆尾端的火球,用力刺下。郭深隨即又高喝一聲:“放!”炮架前的十幾個士卒隨即一起發力,猛然向下急拽繩索,銅杆隨之急轉,尾端翹起,彈出了火球。火球凌空飛起,劃了一道圓弧,飛向池中央。岸上船中眾人一起仰脖,正在驚呼,那火球在半空中猛然爆裂,發出一聲巨響,如同驚天霹靂,冒出一團黑煙。震得所有人都渾身一顫,膽小的齊齊尖叫起來。隨即,裂作幾瓣的炮殼先後落進水中,激起幾陣水花。有兩片險些砸中在前頭牽拽大龍船的虎頭船。
郭深在那船上隨即又振臂指揮,讓幾個士卒再次放低炮架,這才下令安放火球,火錐手烙刺後,又連著放了兩炮。眾人都已經見識了一回,伴隨火炮霹靂巨響,驚嚇尖叫聲少了許多,喝彩聲、山呼萬歲聲如雷轟鳴。
梁興仰頭看著,心裡卻震驚大過讚歎。這火炮如此威力,若是射向敵人,縱有萬般武藝,也只能頃刻斃命。再想到自己“斗絕”的名號,在這火炮面前,更只如水泡、塵屑一般。他不由得冒出一身冷汗,心裡震盪、驚悸、愧憾、悵失……混作一股說不清的滋味。再看虎翼營指揮郭深,也用手臂擦掉額頭的汗,下令士卒划動船槳,讓船退到了一旁。郭深擦冷汗,不知是由於重負壓身,還是也被這火炮威力震懾?
梁興正在出神,耳邊又響起山呼之聲,大龍船加快了行速,向這邊威威赫赫地駛來。船上層樓臺觀疊構,朱漆泥金、紫縵青帷,天宮神宇一般。朱檻之內安設著御座,天子端坐於座上。由於青帷遮掩,加之清風撩動,仰望過去,只能隱約瞧見他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袍。大龍船駛過樑興這邊時,他看得略清楚了一些,青帷之內,官家面白如玉、神形超逸。雖並不如何威嚴神聖,卻也讓他心中油然生出屏息敬畏之情,這從未有過。
龍頭上一名錦袍殿值舞動龍旗,船身左右水棚裡伸出六隻巨槳,齊齊掀動,宛若飛騰。大龍船快速行至水殿邊,穩穩停靠住。大臣和侍衛早已迎候於岸邊,恭迎天子登上水殿。
梁興忙回身望向身後的那些龍標班軍卒,他們和其他船上的人一樣,都扭頭出神望著官家登樓。梁興忙輕擊了兩掌,那些士卒聽到,這才回過頭。梁興抬手捏了捏拳,這是準備手勢。最前面的鑼鼓手和石守威立即握緊了手裡鑼鼓槌和旗杆。槳手們忙各自抓起身邊的船槳,船尾的舵手扶穩了舵把手,眾人凝肅待命。
須臾,一位軍校走到水殿前的水棚中,手裡舉著一杆紅旗,周遭頓時安靜下來。那軍校靜立片刻,而後舉起紅旗,連揮三揮。梁興忙抬臂一揮,大喝一聲:“啟!”石守威將手中龍標旗在空中揮了一個大圈,鑼手和鼓手同時敲響鑼鼓。二十名士卒立即划動船槳,船身迅即駛動。這時,東西兩大船陣同時划動。梁興指揮著自己的船緊緊跟隨陣首的龍船,划向前方,其他船一隻接一隻,魚貫而行,在水上連成半個圓弧,西邊那個船陣的船隻也連成了另一半圓弧。兩個圓弧很快拼成一個圓陣,在水面上急速旋轉,稱作“旋羅”,之前已演練過許多遭。兩岸士民看到,頓時傳來暴雷般的喝彩聲。
梁興在船頭絲毫不敢大意,不住揮動雙臂,指引船向。旋羅陣轉了幾圈後,水殿前那位軍校又振臂揮動紅旗,梁興看到,忙又高喝一聲“歸!”石守威在身後忙將旗子揮了一個小圈。虎頭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