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這話還得從舜帝的馴養員大費說起。大費這人,絕對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前面說了,他還有一個名字叫伯益。
在史書上,關於“伯益”先生的記載,那就更厲害了。他發明了占卜收成的方法和挖井的方法,是個農業專家;當過舜帝的九大部長之一“虞官”,即林業部長。後來又成功輔佐大禹治水。等大禹做了全國領袖後,對伯益的表現很滿意,表示要把帝位傳給他。
按照儒家的說法,大禹在冬巡會稽時去世了,伯益該接替;可是伯益很謙虛,非要把帝位讓給大禹的兒子啟。啟也很謙虛,勸伯益還是自己留著享用吧——倆人都是謙謙君子。後來諸侯覺得,伯益輔佐大禹的時間畢竟太短了,誰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呢,於是大家都跑去央求啟出來坐天下。啟不得已,只好勉強當了全國領袖。
這故事,美麗得有點離譜——人要是能這麼好,早就變成神了。還是《韓非子》《天問》和《竹書紀年》裡透露出的資訊,恐怕才是真的。
那就是:大禹死之後,按照法定程式,帝位要禪讓給伯益。就在這個歷史當口,啟決定肥水不流外人田了,要陰謀奪權。事情敗露後被拘禁,沒想到在拘禁期間,這愣小子捅開手銬跑掉了。啟的鐵哥們兒接著就趁勢作亂,圍攻伯益,擁戴啟坐了天下。打這兒起,就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奴隸制政權——夏朝,開啟了暴力專政的歷史。
而秦人那位能幹的祖先伯益呢,據《竹書紀年》裡說,是被啟給殺了。
看來秦人的老祖宗運氣是太不好了,不然的話,他就是五帝之後的“第七帝”了。伯益一被殺,秦族的運勢自然就不行了,在整個夏朝裡都受著窩囊氣,無聲無息,硬著頭皮熬了470年。
伯益(大費)是有後的,生了兩個兒子,長房兒子叫做大廉,所率領的部落叫做鳥俗氏。鳥俗氏這一支,熬過了萬惡的夏朝之後,終於在商朝得到了重用,成了商朝的貴族,世代有功,被封為諸侯。到了商朝末年,被中央下令調到西部保衛邊疆,史書上記載,說是“在西戎,保西陲”。
在西部邊疆防備誰呢?很可能就是防備後來在西部崛起的周族。商朝漸漸沒落,新興的周族在邊境上咄咄逼人,沒辦法,鳥俗氏的武士們只好拉家帶口去支邊。
落戶邊疆後,這一支山東秦人與當地的邊民——西戎、犬戎混雜在一起,難免就要通婚,血統中就有了戎人的成分。後來在戰國時,其他六國都罵秦國人是“夷狄”“戎狄”,根據就在這裡。這雖然不是無端的亂罵,但也沒什麼道理,不過是種族偏見罷了。
大費的小兒子,叫做若木,所率領的部落叫做費氏。費氏部落後來建立了國家,叫做費國,地點就在今天山東省的費縣。
費氏這一支,在商朝時期也很有作為。在夏朝末年,他們的一位酋長叫費昌,率部參加了商滅夏的戰鬥。費昌本人因為善於趕馬車,還當上了商朝開國領袖商湯的馬車伕,參加了滅夏的戰略總決戰——鳴條大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也成了貴族。
但是這一撥人,到後來也沒逃脫西遷的命運。
秦人務實能幹,極受商湯的器重,在整個商朝,他們世代有人參與輔佐國政,嬴姓人士在商朝大多顯貴。
先期到達西部的鳥俗氏這一支,在商朝末年出了一個首領叫蜚廉,其子叫惡來。這爺兒倆都力大無比,蜚廉還特別善於長跑,可以日行百里;惡來膂力過人,可以用雙手撕裂猛獸。《史記·秦本紀》裡說,他們“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也就是說,爺兒倆都是以一手絕活兒、一身蠻勁兒來伺候商紂王。
紂王是殷商最後一個國王,也是後世所有渾蛋皇帝的好榜樣。他寵信美女妲己,殘害百姓,迫害忠臣箕子、比干,鬧得國家一塌糊塗。
蜚廉和惡來卻極受紂王的寵信。《呂氏春秋·當染》裡,把這爺兒倆列為紂王身邊最重要的兩個佞臣,說是由於他倆慫恿紂王幹壞事,導致紂王“國殘身死”。看來,成語“助紂為虐”,說的就是秦人的這兩位首領。
商紂王暴虐無道,老百姓是沒有辦法,但是有人會起來為老百姓討伐無道。新興的周族領袖周武王,終於蓄積了足夠的力量,率領4萬多猛士浩蕩東進,立志要革商紂王的命。
第一章秦人的祖先是一隻小小鳥(3)
幸運的是,此時商朝的主力部隊都在東南地區討伐作亂的東夷族,一時無法調回。商紂王也不想等死,就武裝了大批奴隸,連同首都朝歌的警衛師團,一共17萬人,開到牧野這個地方迎戰。
周軍人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