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頁)
了任務,被拜為上卿。
李斯和姚賈對秦王說:“韓非,是韓國的諸公子之一。現在大王想吞併諸侯,韓非畢竟是要為韓國考慮而不為秦國考慮的,這是人之常情。現在大王您不用他,久留之後如再放他回去,那就是自遺禍患(他了解太多秦國的情況啦),不如挑個錯殺之。”
這時候的韓非,與李斯算是同僚了。同僚相鬥,來這一手也夠狠的,如果不是出於嫉妒,也不好解釋。
韓非初到秦國時,就看不慣沒根基的姚賈,對秦王諫言說,這姚賈在列國晃盪了三年,沒見什麼效果,是不是隻為他自己的利益在結交諸侯啊?而且名聲那麼不好(盜賊),大王您與他共治秦國,說出去不太好聽。
秦王馬上召見姚賈,就這兩點提出質問。姚賈可不是白給的,滔滔不絕地予以反駁,他說:“正因為我忠於大王,諸侯才樂意結交我。至於出身,以前的姜太公、管仲、百里奚,也都很低賤啊,但都為國家立了大功。所以,只要臣下能維護社稷,就不能聽信外來人的誹謗;上古的夏桀聽信讒言而殺良將,殷紂聽信讒言而殺忠臣,最後不都身死國亡了嗎?大王,您如今要是聽信讒言,那就沒有忠臣了。”
韓非的思想,深邃無比,但太缺乏官場歷練了。從此後,秦王還是讓姚賈出使各國去用反間計,而對韓非則大為失望。
當李斯、姚賈聯合起來攻擊韓非時,秦王馬上就聽進去了,命令“下吏治非”,也就是把韓非交給刑吏去審問。我們都知道,這樣的審訊那還有好?在監獄中,喝口涼水也能死人。
韓非在牢獄中的日子難過,李斯就偷偷派人給他送去毒藥,意思是自殺算了,何必受辱。韓非不甘心,想面見秦王自陳,可是哪還有機會能見?
於是,一代思想家,只好飲鴆而亡。
過了不久,秦王不知為何又想起了韓非,心生悔意,派人去赦免韓非,那韓非早已遊地府去多日了。
秦王嬴政在這一時期,如此冷酷地對待一個外來人才,很罕見。韓非的命運,真是太不幸了。
韓非雖死,但他的精神不滅。嬴政大概是出於內疚,後來在實踐中對韓非的那一套理論照單全收。韓非的主張,全都由嬴政給實現了,特別是“君主獨斷”論。
可以說,是韓非的理論,催生了一個華夏大地上史無前例的統一帝國。
當然,韓非的思想即使作為專制統治術,也還是有一定問題的。他眼睛裡只有“嚴刑峻法”,這是法家一貫的看家法寶,嚴倒也罷了,問題在於,韓非把法家理論推到了極端。韓非最著名的一個論斷是:“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這說的就是如今誰強悍誰說了算。他崇尚威權,所以就主張無限制地抬高君權,視百姓為無物,百姓活得怎樣,不在考慮之列。他的辦法,都是功利主義的,君主至高無上、金口玉言,是天經地義的。韓非的世界觀也有問題,他是反和諧論者,認為人活在這世上,唯一的意義就是鬥爭。
嬴政完全被這理論所折服,他所遇到的難題,他所面臨的任務,都能從韓非那裡拿到最趁手的武器。因此,他後來的帝國統治,君權無限大,君王的意見無論多荒誕也不允許有不同意見。而人民被無限度地驅使,活得全無意趣。這樣的統治方法,可能會收效於一時,但也容易激化高層內部矛盾和官民矛盾,使剛性統治架構突然斷裂,一朝覆亡。
嬴政迷戀韓非思想,苦果由他的兒子嚐到了。現世也有一夥人迷信韓非,還搞過大眾化的理論普及,結果弄到民怨沸騰,也是在一夜之間就完全垮臺。
韓非的命運也顯露出了法家的冷酷,他是屈死在他信徒的手中。
他來秦國是以使者名義來的,死了以後,韓王安不敢有任何表示,反而請求向秦稱臣。
第二十四章統一戰爭在兩條戰線上同時開始(2)
韓非在秦滯留僅有一年,在現實政治中,就這樣像流星一樣隕滅了。
嬴政之所以注意到韓非,是因為任用了法家人物李斯,因而對法家興趣濃厚。而李斯從肉體上消滅了韓非,則避免了韓非可能對嬴政施加的“非法家”影響,使嬴政能在純法家的路上一直跑到黑。
有了韓非這位過客,秦帝國就已是呼之欲出了。
統一戰爭在兩條戰線上同時開始
在戰國末期的亂局中,上天對秦國還是特別眷顧的,秦國的數代君主,很少有碌碌無為的,他們一個接一個持續著強秦的夢想。到了嬴政這一代總其大成。嬴政的身世與即位之初的境遇,確實令人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