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頁)
的正統體制,秦朝高官中,高明者大有人在。九卿之一的少府章邯,本是一個負責國有資源專營和內府製造的經濟官員,但其政治頭腦在當時屬於一流。他出了一個主意,挽救了一下危在旦夕的帝國。
第三十一章打敗了六國卻打不過老百姓(4)
章邯說:“這盜賊(不是造反者)已經迫近了,人數又多,徵發鄰近郡縣的壯丁來抗擊,怕是來不及了。不過,正在修驪山的刑徒多的是啊,請求赦免他們,發給兵器,可以讓他們去擋一擋。”
那些可憐的刑徒,平時在秦二世眼裡,連豬狗都不如,如今國家有難,還真只有指望他們出力了。
秦二世腦筋稍微清醒一些了,立刻大赦天下,凡是刑徒、“奴產子”(官私奴隸之子)統統赦免,成為自由民,但都要武裝起來,在章邯的領導下為國爭光。
光是這幫烏合之眾還不夠,秦二世又下令,讓王離帶領防守北方的精銳軍隊撤回來,與章邯部配合作戰。
帝國開始了它最後的掙扎。
秦末亂局中,章邯算是一個奇人,他不光是理財有術,統軍的本事也是一流的。他所統轄的軍隊,不過是剛剛赦免的刑徒,戰鬥力不可能太強,但在他的指揮下,烏合之眾竟然成了雄兵。
只在戲亭一戰,就把一路順風的周文大軍打敗。周文沒了辦法,只好撤出關中,退到曹陽(今河南靈寶)。章邯率軍來攻,周文苦守了兩個多月,棄城退至澠池,在澠池又為章邯所敗。
不久前還是聲威赫赫的“張楚”,現在竟然孤立無援了。
這時候在北方趙地的武臣,不想再聽陳王節制,自立為趙王,封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陳勝大怒,一度想殺了武臣等人的家屬洩憤,但上柱國房君勸諫,不如做個順水人情,讓趙王去打章邯。
趙王武臣現在也是王了,哪裡肯再為陳王賣命?他不發兵擊章邯,轉身去攻略燕地了,派部將韓廣北攻燕地。哪曉得韓廣也學會了主子的那一套,到了燕地,就被當地豪傑擁立為燕王。
原齊國的王族田氏,這時也起兵,自立為齊王。他們不去打秦軍,反而趁火打劫,襲擊困窘中的周文。
周大將軍沒有了臉面,自殺了。
周文軍崩潰,對秦末局勢影響甚巨,首先是田臧就是在這當口殺的吳廣,陳勝只能預設事實,讓田臧去阻擋章邯秦軍。田臧率軍在敖倉與章邯大戰,失利,田臧本人也戰死了。
章邯穩穩當當地解了滎陽之圍。
整個局面,陡然逆轉。
兩路西征軍完全潰散,章邯又連連進擊,打到起義軍的大本營來了。這時除了韓國,其餘五國都有了自己的王,可是各有各的算盤,誰也不來救助首義的“張楚”。
陳王身邊的重要人物上柱國房君,帶兵與章邯在陳縣城下激戰,不幸戰死。陳王又親自出城督陣,也沒用,還是敗了。
威震天下的陳王,也走投無路了,於是開始逃跑。
陳勝到了現在,完全亂了章法,逃跑的方向很奇怪。當時他的東北方有起義軍劉邦、秦嘉的地盤,可以緩衝一下。可是不知為什麼,他選擇了沒有任何基礎的東南方向。跑到汝陽(今安徽阜陽)後,才發現不對頭,又掉頭往東北跑。這一折騰,耽誤了時間,被章邯死死咬住。跑到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陳王的駕駛員莊賈絕望了,殺了陳勝,投降了秦軍。
一代英傑,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了。
此時,陳王下屬還有一路西征軍毫髮無損,就是宋留的那一部分。他們在佔領南陽後繼續西進,準備攻武關。就在這時,傳來陳王被殺的訊息,身後的南陽又被秦軍奪回。這支義軍只好往東撤到新蔡(今屬河南),想想,沒什麼出路了,便全體投降了秦軍。
宋留被押解到咸陽,可以想象他的下場——車裂!
陳勝雖然敗亡,但忠於他的人還是有的。他的清潔工呂臣,拉起了一支“蒼頭軍”,奪回了陳縣,把叛徒莊賈給宰了,然後會合到英布的起義軍裡去了。
陳勝失敗的原因,可以總結很多,比如賞罰失當、缺少將領、四面用力、大本營太靠後等等,但根本一條還在於戰略失當,他心裡明白“務在入關”,打進函谷關才是關鍵,但實際上並沒有“御駕親征”,沒有集中全力去實現這一目標,這就給了秦帝國一個喘息之機。
陳勝以900名疲憊之卒起兵,到浩蕩大軍抵近咸陽,才三個月時間;而從戲亭之敗到最後覆滅,也才三個月時間。真可謂其興也忽,其亡也速。他的迅速失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