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了。大家一調查:哦呀,原來這烈女就是懷嬴!
這下子不是要得罪秦穆公?於是隨從臣子不由分說,把重耳的上衣扒下,用繩子五花大綁,算是赤膊請罪。
秦穆公知道了,倒還不好意思,對重耳解釋:“這個懷嬴,是宗室女子裡最有才德的一個,就因為嫁過太子圉,所以不敢正式許配給你,反正也就是‘奉巾執帚’,洗碗掃地的幹活,要不要,隨您。”
重耳犯難了:不錯,太子圉是跑了,懷嬴這時候算是守寡。但是問題還很多呀,一、她畢竟是侄媳婦,差著輩兒呢;二、這怎麼還可以重複利用啊?
這“二手房”,收還是不收?重耳和隨從們鄭重其事地商量。大家引經據典,認為重耳和太子圉雖然是同姓叔侄,但是志不同、道不合,已是陌路,“取其所棄,以濟大事,不亦可乎?”
“以濟大事”四個字,打動了重耳。他猛地醒悟,一拍案說:收!不僅僅是收,還要舉行大婚。
就這樣,一個烈女促進了兩國友好關係。
這位“懷嬴”,其實連個真正的名字都沒留下。周朝女子沒有姓氏和名字,在文獻記錄上以家族姓氏為名,姓是從夫的。比如,懷嬴嫁給了太子圉,太子圉後來做了晉懷公,所以她姓“懷”,名字“嬴”就是孃家的姓。後來她又嫁給了重耳,重耳回國當了晉文公,後世又稱她“文嬴”。
經過一番考驗,秦穆公了解了重耳的脾氣秉性,認為他和夷吾父子決然不同,識大體,講信義,送他回國去當國君,大體可以敲定了。於是秦穆公隆重設宴,向重耳攤牌。兩人按照周朝時的路數,在酒宴上各自念《詩經》,進行了一場交易。
第六章再選一位舅子回晉國執政(2)
秦穆公先朗誦,是一首《采菽》:“君子來朝,何錫予之?”詩句的意思是說,君子來朝拜我,我拿什麼賜給你呢?
裡面暗含的意思是,你將來可是我的附屬國,不要忘了。
重耳明白,連忙拜謝,當即朗誦了一首《黍苗》:“芃芃泰苗,陰雨膏之。”詩句的意思是,小苗嫩嫩,全賴雨水澆灌呀。
暗含的意思是,公之大恩,我哪敢忘?
秦穆公哈哈笑了,又吟誦一首《鳩飛》:我一定幫你飛回晉國。
重耳趕緊答一首《河水》:我執政了以後,一定像河水歸海一樣向著秦國。
秦穆公豪氣勃發,吟嘯一聲,最後朗誦了一首《六月》,詩的原意是歌頌周宣王返國中興的。秦穆公就借這個典故,正式表了態。
妥!主賓皆大歡喜,拍板成交。秦穆公喜滋滋地敬了重耳一大杯:舅哥,你就等著瞧吧。
轉過年來,秦穆公二十四年初春,也就是太子圉剛把國君之位坐熱了才半年時,秦穆公就發動了。
他召集大臣,開始製造輿論:“過去晉獻公與我是鐵哥們兒,諸侯沒有不知道的。可惜他撒手而去十年了,後繼者都不是什麼善類。這麼搞下去,恐怕他們的宗廟都要長荒草了(要亡國呀)!這個事要是搞不定,我就枉為晉獻公的至交兼姑爺了。現在我想輔佐重耳,讓他回晉國去當國君。你們說如何?”
重耳在秦,彬彬有禮,與秦國大臣百里奚過從甚密,又有穆夫人這一層關係,所以秦國的大臣們對他多有好感。
群臣知道秦穆公又要施展抱負了,去掃他人瓦上霜,在朝議上沒有不贊成的。此事遂成定論。
兵貴神速。就在晉懷公(太子圉)釋出對重耳屬臣限期三個月自首的通告之後,沒過三天,重耳就進入了晉國的國境!
這次是秦穆公親自帶領百里奚與大將公子縶、公孫枝、丕豹等,送重耳從雍城出發,急驅黃河邊。
秦國太子罃,素與重耳友善,在雍城送別之日依依不捨,一直送舅舅重耳至渭水北岸,賦詩以贈:我送舅氏,至於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在場者無不感動,潸然淚下。“渭陽”就是指渭水北岸,此後,這個詞兒就代表了甥舅之情。
護送大軍來到黃河口岸,秦穆公設宴餞行,叮囑重耳:“公子返國,勿忘寡人夫婦。”
重耳諾諾,熱淚盈眶。
秦穆公便下令,分軍一半,由公子縶、丕豹護送重耳過河,自己率大軍屯於河西,為重耳撐腰。
重耳的隨臣中有一個叫壺叔的,平時主管行李之事。他在收拾行裝時,仍將平日用的殘筐爛碗、敝席破帳,一件件都搬上了船。還把宴席上沒吃完的肉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