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頁)
葬禮,就是清點出了大約八十多萬輛的財物拉進了皇宮。
皆大歡喜。
不過賈敬想反悔了,這丹藥本來的作用就是回陽救逆,讓人說話安安心心交待完後事再走的,而他給林如海的丹藥可是一顆能延長三月壽命的,實在是太逆天了,而且他自己覺得他要的銀子似乎多了點。
自從賈敬當上了一等公,每日閒著無事也上上朝做做算術題,他大概能從花費稅收及其他官員的話裡話外推測出大概每年的稅收也就三五千萬兩,逢旱澇等天災可能更少,他這一下就收下了國庫三十分之一的收入,心中略有不安。
所以,現在反悔還來得及麼?
但是現在暫時還不用考慮這個,因為老皇帝的靈柩要出宮入陵墓了,這可是件大事。
☆、第44章 四十四
先皇因為是死在位上的,因此他的葬禮從重要性和隆重程度上在皇家諸事中排第三;第四的是太上皇的葬禮;第五是皇帝大婚。排第二的是個組合事件;及太上皇退位和新帝登基,排第一的則是封禪。畢竟作為一個皇帝,他一生中必會經歷登基和死亡或者退位,但是封禪;這個可能幾代皇帝的努力才能封一回。
先皇的靈柩在宮中理論上放了二十七天,實際上已經放了五十多天了。說句不敬的話;幾位皇子都覺得詫異,雖說現在天氣不熱,但是總會有些味道傳出來的。在他們若有似無的暗示下;宮中的管事太監也準備好了香料;只是最後沒用上。棺材裡一點兒味道都沒傳出來。
六月初五,先皇出殯。
先皇的棺材是棺材又不是棺材。畢竟除了皇帝,沒有誰的棺材能用得上金絲楠木,而且也沒誰的棺材能花上數十萬兩銀子,裡裡外外套了三層。
賈敬的記憶裡沒有關於皇帝葬禮的任何印象,因此在先皇出殯的那天早上,他被嚇了一跳。先說皇帝的棺材,光是抬棺材的人就有密密麻麻七十二人。賈敬是在宮裡陪著一起出殯的,按說這也不合規矩,應該是先皇的妃子皇子等人祭祀完畢之後,再由槓夫將棺材抬出午門。賈敬勉強算是文武百官,而這些人都是應該在午門外等著的。
不過雖然先皇在賈敬被封做一等公之後就沒怎麼敲過棺材了,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幾位皇子,包括幾乎都要對賈敬言聽計行的皇帝都覺得反正規矩已經壞的差不多了,也不在乎這最後一次了,因此賈敬陪在幾位皇子身邊,還是站在離先皇棺材最近的一處地方,跟著一起走出了午門。
除了負責灑引路錢和奏樂的儀仗隊,現任的皇帝捧著先皇遺像走在最前面,後面就是七十二人抬著的棺材,賈敬和剩下的五名皇子一邊三個,站在了棺材兩側。後面則是一眼望不到底的儀仗隊,先皇的陪葬,包括焦大的棺材,也都在這一隊裡。
沒錯,焦大的屍首找回來了。要說被賈珍留在榮府的侍衛,那也是個妙人,因為身上有功名,又兼著差,雖然不好直接往榮府的內院闖,但是在外院遊蕩一番,也不算太過失禮。
於是一開始,賈母先是差了榮府的家丁小廝幾十口人去找屍首了,還留著幾個人給侍衛大哥上茶,不過這侍衛一見榮府還有閒散人手,便二話不說,去了榮禧堂,直接對賈政說教了一番。好麼,這下連賈政和賈赦兩兄弟的小廝也去了。
侍衛大哥依舊不滿足,他對比自己家裡的情形,又去了門房,馬圈和三處偏門,於是不到一個時辰,榮府七百多號下人,性別為男,年紀在十二歲以上,能下得來床的都被派出去了。
這可是皇帝陛下佈置的差事,又關乎先皇的葬禮,你敢不上心試試?!
要說焦大的屍首,其實也不難找。當初雖然是破席一卷,扔到亂葬崗了事,但是榮府常用的亂葬崗就那麼一個,只是屍首扔過去那麼好些天,就算沒爛到只剩下白骨,但是也已經是面目全非了。
要是這屍首是別人要,指不定榮府就敢隨便找個糊弄過去了,但是因為是要給先帝陪葬的,因此還真不敢隨便。於是榮府上下三百號男僕,由管家賴大帶隊,用破布掩著口鼻,在亂葬崗裡翻找起來。
焦大穿著是寧府統一發的衣服,身上還裹著個草蓆,衣服好認,草蓆不好認。因為這草蓆是沒棺材的屍身的標準配置,而且要找到好認的衣服,還必須將草蓆翻開。
賴管家表示他已經不想再去回憶當日的情景了,只能說:連想想都是淚。
好容易將屍首找到,裝在棺材裡運回榮府。賈母是既傷心又憤怒,一是這等隨葬的好事沒輪到她榮府,二來她榮府的大門裡何時進過這等東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