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部分(第3/4 頁)
魚,種種花什麼的,別在想著歪心思了,要不是朕看在你蜀王府在四川的百姓的心目中名聲還不錯,朕早就斬了你了,還給了你戴罪立功的機會!”
“老臣謝皇上不殺之恩,老臣以後再也不敢有什麼非分之想了。”蜀王忙挽起衣袖擦了擦臉上的汗水道。
“你知道就好,下去吧。”朱影龍淡淡的吩咐了一句,悄然離開。
封建社會,人的地位等級森嚴,士農工商,士排在第一位,社會地位最高,享受著許許多多的特權,如今的《新土地法》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可是嚴重觸犯了士族的利益,任何一個既得利益者都不會甘心失去自己的利益,因此他們的反抗是必然的,以前朱影龍能壓服這種國內的矛盾是建立與輝煌的戰功之上,現在轉入了和平建設時期,許許多多的隱藏的矛盾就都會凸顯出來,上升為主要矛盾,朱影龍正是由於這些超前的認識,才使得在這一場即將到來的巨大的內亂中佔據了先 機。
現在朱影龍頭疼的不是如何應付這場巨大的內亂,而是內亂過後如何處置這些在內亂中造反奪權的皇室宗親,全殺了吧,自己就要落得一個殘暴寡恩、不孝君主的罵名,雖然從內心講,這些人阻擋了自己的改革,阻擋了社會進步,就必然會被社會捨棄,他也不會去憐惜這些人,還有地方計程車紳名流,這些人可是掌控了一城一地的輿論,如果不是他們,這兩部維護和對老百姓有巨大利益的新法又怎麼會被曲解成為禍國殃民的亂法呢?這些人也該殺,可殺了之後,老百姓未必會領自己的 情,甚至還會因此恨上朝廷,千百年來的愚民政策讓中國的老百姓非要到了生死邊緣才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去爭取自己的權益,其他時候,只要能活下去,他們寧願被欺壓,也不會想要去反抗,甚至還會阻擾別人反抗,這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殺還是要殺的,掀起這麼大的一次內亂,如果不殺幾個人,豈能震懾那些蠢蠢欲動的野心家,但是殺多少,有個什麼度才是朱影龍心中最為難的地方。
隨著張嫣臨盆的日期漸進,幾乎每天朱影龍都要喬裝一次前往探 望,不論是白天或者是晚上,宮內宮外的氣氛尚還算平靜。
各省的奏章如同雪花一般飛往京城,多數是彙報各地爆發更大規模民亂之事,有的地方官府已經控制不住局面,地方政局已經到了癱瘓的邊緣,老百姓根本不聽官府正確的解釋,可能多年來他們對官府的不信任,加上背後有人煽風點火,兩部新法在許多省份已經到了無以為繼,推行不下去的地步,好在朝廷前期的免稅政策挽回了不少民心,至少民心還沒有喪失殆盡,老百姓中也不乏有見識之人,這些人在百姓當中也算的上是德高望重,一般都是一村之長,一族之長之流,這些人雖然聲望不如那些士紳,但代表的卻是廣大普通百姓,早在朱影龍給新科進士上課的時候,就對這些即將外放為官的進士們講了,地方上的那些士紳固然重要,但是這些處於基層的村長、里長才是百姓接觸最多人,因此他們才是基層官員們施政最直接的幫手,所以他們的重要性可比那些士紳重要多了,通常只要說服了一村之長,就等於說服了一村之人,所以對於基層官員的工作方式,朱影龍建議這些即將走上基層官府的進士們要放下身架子,多多與這些人瞭解接觸,朱影龍的這些話不少出身貧寒的進士可是聽到心裡面去了,也做到了,而他治下的府縣儘管有人暗中煽動破壞,但卻被這些村長、里長和族長們帶頭抵制,因此也就收效甚微了。
這一次內亂中也暴露出舊官員與士紳勾結、貪婪無能的本質,而新官員則在大浪淘沙中不少人都走向了成熟,他們將會成為朝廷的中流砥柱。
第二十三卷:改革開放之第七章:中秋月圓(四)
月十五,這一天是中國人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一個 子,而崇禎五年的這一個中秋佳節,人們後來回憶,那天晚上的月亮雖然很圓,很亮,但是蒙上了一層血紅的顏色,後世的史學家們也把這一天稱之為“血月”。/
這一夜,不知道多少妻子失去丈夫,多少母親失去了兒子,他們都沒有死在與敵國戰鬥的沙場之上,卻倒在了自己人的刀下。
政治鬥爭的血腥往往是不亞於戰爭的,死的人甚至可戰爭還要多的多。
朱由正沉浸在即將成功的喜悅當中,過了今晚他就是大明朝權勢最大的人了,甚至不就之後就會成為至高無上的存在,就在他做著無邊無際的美夢之時,卻發現自己被捆的結結實實的送到一個人面前,於他一起被抓的還有許多宣誓效忠他的手下,包括幾位王叔派過來協助他的家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