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部分(第3/4 頁)
之時,林丹汗的臉上頗露出梟雄遲暮的疲憊之情。
“多謝滿將軍援助之情,本汗有生之年都不會忘記將軍的大恩。”林丹感激的道。
“可汗陛下抬愛了,滿桂也是遵令行事,可汗陛下要謝的人應該是我大明的皇帝陛下。”滿桂不卑不亢的道。
“本汗知道了。”林丹汗心中又何嘗不知道滿桂若沒有大明皇帝的命令,他怎麼敢擅自調兵助自己呢,只要他接受了這個人情,接下來恐怕就難以逃脫大明皇帝的魔掌。
林丹汗賞賜了滿桂不少金銀財帛還有一雙漂亮的蒙古女奴,滿桂也不推辭,直接收下了,反正不要白不要,只需要向朝廷報備一下,這些東西就屬於自己了,這屬於別國饋贈之物,不屬於賄賂,拿了也不怕別人說閒話。
由於是拖家帶口的,行動自然緩慢了許多,走了三天才到達烏蘭察布,在這裡滿桂早已讓人準備了一塊地方,讓察哈爾蒙古部族暫時紮下營帳。
由於糧草大多在大火中焚燬,因此察哈爾蒙古十萬多人身上僅僅只帶有十天的口糧,牛羊牲畜自然早已不屬於他們了,因此十萬多人的吃喝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好在滿桂在這之前有先見之明,從關內運來並囤積了大批糧草,因此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的擔憂。
第二十三卷:改革開放之第一章:三方會談(二)
太極並不甘心到嘴邊的肥肉就這麼從溜掉,依舊不甘 股騎兵尾隨其後,自己則率本部大隊人馬緊緊的吊在後面,看是不是有機可趁。/
察哈爾蒙古本部本來軍心、民心都不太安穩,尤其許多部落不想被裹抰西逃,一路走來不斷的有人逃亡,林丹汗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管這些,只要不變成大規模,整個部落的叛逃反水,他也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這些偷偷逃出西撤大軍的部族民眾大多數被緊隨其後的皇太極大軍搜攏,並投誠。
這種情況一直道滿桂率關寧鐵騎前來接應林丹汗才有所好轉,但察哈爾蒙古民眾普遍對大明持不信任感,因此斷斷續續還是有不少人中途偷偷跑出大隊,滿桂並沒有阻攔這些人的離開,因為事實會證明他們將會為自己所做的決定感到後悔,正好也剔除一些有異心的人。
等到大軍到達烏蘭察布的時候,原本加上老弱婦孺尚有三十餘萬察哈爾蒙古只剩下不足二十萬,還包括了喀爾喀卻圖汗帶過來的兩萬喀爾喀蒙古騎兵。
也就是說察哈爾蒙古所有人口加起來不足十八萬,比戰前的人口少了一倍多,除去戰死沙場的,所有部族人口和牛羊都成了金人的戰利 品。
若不是林丹汗當機立斷決定西撤,恐怕連察哈爾蒙古積累了數十年的財富也落入皇太極之手。
人困馬乏,士氣低落,缺衣少食,這就是察哈爾蒙古到達烏蘭察布的真實情況。
滿桂給林丹汗送去了價值十萬兩黃金的糧食、布帛、食鹽、茶葉等生活必須品,這是大明在比試中輸給察哈爾蒙古的,不過滿桂有言在 先。若是那哥不能生擒或者帶著多爾袞的屍體回來,那大明按照約定就沒有輸,頂多算個平手,這十萬兩黃金的物資必須一分一毫都不能少大明地,現在算是賖給林丹汗的。
林丹汗聽了滿桂的言語,儘管心裡氣的已經是七竅生煙了,可還真不能把人家這樣,十幾二十萬人的生死都攥在人家的手裡,萬一人家心裡一個不痛快,他從哪兒給自己十幾萬手下變出糧食來?
這個時候已經如同喪家之犬的林丹汗已經沒有跟大明談條件的資 格。雖然他現在擁有的部眾可比歷史上多的多,但前面是一個更大強大地金帳汗國,後面呢是一個陰險狡詐實力如海一般深的大明,這兩國都是想把他連皮帶骨吞下的主,只是一個是名義的上的盟友,一個則剛剛讓自己吃了一個大虧,損兵折將不算,連立身的根本都丟了,現在還要寄人籬下,仰人鼻息。林丹汗自執掌察哈爾蒙古大權以來,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窩囊過。
越想越覺得窩囊,心中有氣發不出,這不一下子氣的一病不起。渾身冷熱交替,一會兒冷,一會兒熱,蒙古大夫諸方診治都沒有用。這個時候想起前一段時間在察汗浩特的行醫的大明盧小太醫,醫術高明,醫治了不少疑難雜症。
正好盧小太醫被邁達哩活佛的請求下。沒有歲康妃泰松返回京城。而是留在了青城行醫。
登革熱。俗稱疾,民間俗稱打擺子。林丹汗就是得地這個病,這個病在這個時代可是一個相當難治的病,死亡率非常之高,即使盧小太醫一身精湛的醫術,也不敢對這個病打包票,只能根據自己所學給林丹汗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