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部分(第2/4 頁)
”朱影龍邊走邊道。
“皇上說的是,老臣記下了。”孫承宗亦步亦趨,頻頻點頭道。
朱影龍繼續道:“還有朕知道雖然兵部上花名冊上寫了那兩百多萬個名字,實際上有多少人在籍,這個必須要給朕核實清楚,欺壓百姓,吃空餉、貪汙收賄、以權謀私還有軍紀散漫的統統都給朕裁掉,不要怕沒兵,你要是給朕裁掉三分之一,朕賞你一個侯爵,裁掉二分之一,公爵!”
孫承宗聞言,渾身一震,呆立當場,須知想熊廷弼這樣立下蓋世功勳的將領都不曾有望封候,而他僅僅只要辦成了裁撤軍隊一事就能有望封侯,這個侯爺來的未免太容易了,就好像天上掉下一個金元寶,一下子砸到自家腦門上。
而且朝廷本來就有成例,熊廷弼不僅是天子重臣,又是國丈,按理說他早就該封侯了,但皇帝就是遲遲未封其爵位,甚至連提都未提,許多大臣都明白,皇帝不封熊廷弼,那麼其他所立功勳有望封爵的人也就沒有理由要求朝廷分封爵位,因此下面也頗有些怨言,但又聽說朝廷將會以‘軍銜’代替,而應得爵位的多是立過戰功之將領,因此風波也就平息了下去,而世襲的爵位制度又變成的終身制(皇室除外,但也只能隔二代降級終止),皇家都廢除了世襲,下面的公侯們自然也接受了這一爵位制度改革,怨言自然會有,但這對於多子多孫的家族來說,這反而是一種解脫。
“皇上,老臣實在……”確信朱影龍臉上的神色不是跟他開玩笑,當即有些惶恐道。
“老愛卿,你不必推辭了,朕意已決,外面的臣子們都說朕為人刻薄寡恩,將士們為國浴血拼殺,連個爵位都不肯封一下,其實朕不是不願意封他們,而是不能封他們,老愛卿,你知道原因嗎?”朱影龍和顏悅色的上前一把握住孫承宗一雙冰冷的老手道。
“老臣愚昧。”
“民間有句俗語,老愛卿可知道?”
“皇上請說?”
“這句俗語就是‘富,不過三代’,意思相當明瞭,財富累積至三代而盡,老愛卿可知這裡面的原因何在?”
孫承宗沉默半晌,這句俗語他豈能不知,可這不過是世人總結一些現象而已,可真正為這種現象思索的人卻不多,孫承宗雖然是儒家宗師一級的人物,可平日所講也都是儒家的大道理,可從來沒有想過這民間俗語中竟會隱藏著什麼深的道理,如今被朱影龍這麼一點,霎時有警醒的味道,須知這句俗語製造者不一定知道這裡面蘊藏著什麼深意,但聽者卻別有一番想法,如果再深思,更加覺得這句話簡直就是警世恆言。
過了許久,孫承宗才長長的吐了一口氣,眼神之中閃現著異樣的光彩道:“皇上這麼一說,令老臣無地自容,老臣先前一些想法實在是愧對皇上。”
“有能力者,自立自強,自然會出人頭地,我大明朝若都是些考祖蔭庇佑的平庸之輩,國如何能強,民有焉能富呢?”朱影龍鏗鏘有力 道。
“皇上思慮深遠,非老臣能比,那些人鼠目寸光,如能明白皇上的這一番苦心,就不應該對皇上心懷任何怨恨。”孫承宗道。
“朕之所以封你爵位,正是因為老愛卿你所做之事雖然現在看不出什麼成效,但對後世之人來說,其功不亞於拓疆萬里,如此朕有豈會吝嗇一個爵位呢?”朱影龍十分的開心,畢竟能有人理解自己的良苦用 心,那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老臣愧不敢當。”孫承宗頓時被誇的老臉一紅,趕緊道。()
第二十一卷:龍騰華夏之第六章:引蛇出洞(三)
光掃向一旁的熊廷弼,他如今是孫承宗的副手,又是 人,論年紀比孫承宗要小一些,孫承宗年紀大了,根據朝廷新頒佈的離退規定,孫承宗最多隻能幹到七十歲,熊廷弼正是接掌軍機閣的第一順位人選,當然,如果不是熊廷弼自己的才能和品格都相當出眾,朱影龍第一個不會考慮他,這裡面關係實在太複雜,為將來想,熊廷弼實際上並不是最好的人選,他只能算是一個過渡,現實有些時候就是很無奈,熊廷弼或許沒有其他的心思,難保他手下的將領不會有什麼心思,須 知,熊瑚所出乃是皇長子,雖然不是嫡長子,但在一眾皇子中,他是老大,熊瑚有貴為貴妃,地位與皇后只有一線之差,這些都免不了讓有些人起別樣的心思,他這個皇帝可以讓後宮和睦,可以讓一眾皇子公主兄弟有愛,姐妹謙恭,可管不了臣子們的百樣心思,歷來皇子爭位都是最血腥、最無情的,他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如今皇后周寧父親身歿,孃家有沒有什麼可堪重用之人,可以說出了皇宮,她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