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部分(第2/4 頁)
“琉球雖小,不過離我大明不算太遠,如果有一支強大的艦隊駐紮了琉球,而又是我大明的敵國的話,這可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別忘了皇上一貫主張‘決戰於境外’和‘將危險消滅與萌芽之中’,朝廷現在十分重視海洋,每年的遠洋貿易給朝廷帶了高額的收入,為了這個,朝廷絕對不允許周邊出現一個可以威脅到海洋貿易安全的敵人。”宋獻策分析道。
“現在的琉球根本不足以威脅到我大明,就算倭國也沒有這個能 力。”洪承疇不以為然地道,雖然他也看得出朱影龍地意圖。但他並不把這等蠻夷小國放在心上。認為朝廷有些小題大做了,只是這些話只能在心裡說說罷了。
“現在沒有,不等於將來沒有,老洪,你可別忘了咱們那道《平倭方略》!”宋獻策提醒道。
洪承疇與宋獻策對視了一眼,這件事他怎麼可能忘記呢,皇帝不可能急急忙忙召見他們進京。就為了一道《平倭方略》,接著就沒有下文了,以他們二人對皇帝的瞭解。接下來必定會有一連串的旨意。重點就在倭國!
“皇上這個時候就想著徵倭,是不是太急了些,就算以戰養戰也未必能佔領倭國。德川幕府還是有些實力的。”洪承疇道。
“你也太小瞧咱皇上了,目前咱大明最大的敵人可不是那小小的海外彈丸小國,若是此時皇上大肆攻伐倭國,你以為軍機閣的幾位大佬們不會反對,駐軍琉球不過是朝廷攻伐倭國地一個跳板。當年元世祖忽必烈遠征倭國為什麼會失敗,除了海上氣候不明的緣故。還有一個就是敵情不明和沒有一塊進攻的前哨基地。”宋獻策在朱影龍身邊待過一段時間,遠比洪承疇要了解朱影龍地戰略思想。
朱影龍制定地是一種麻痺戰略,先是奪取琉球,琉球是大明的附屬藩國,大明要求駐軍雖然沒有先例,但德川幕府也找不到理由反對,因為他們在這之前也在琉球駐軍,而琉球不過是因為脅迫才臣服於日本,因此只要琉球王主動要求大明駐軍,那日本幕府薩摩蕃島津家族的軍隊要麼反抗,要麼只能撤出琉球,只要大明不對日本本土進軍,日本幕府目前是不敢拿琉球怎麼樣,從本土調集軍隊反擊地可能性非常之小,不過這會給江戶幕府一個寢食難安,日本幕府會不會因為大明駐軍琉球而跟大明斷絕關係,應該不會,雖然島津家族侵略琉球是借了幕府的名 義,幕府在背後也推波助瀾了一下,但出兵的並不是日本幕府而是島津家族的私兵,琉球是塊肥肉,要不是島津家族地理位置的優越,這塊肥肉也輪不到他來吃,眼紅地人不再少數,因此島津家族失去了琉球,應該是日本國內很多人願意看到的結果,而且歷史上清朝地時候琉球脫離日本回歸中國時候,日本幕府也沒能把琉球怎麼樣,更加沒能把中國怎麼樣,因此朱影龍有七層的把握大明在琉球駐軍,甚至將島津家族駐紮在琉球上的三千私兵趕下海也不會招到德川幕府的強烈反彈,最多讓德川幕府警覺一下,更加防備大明而已。
而朱影龍也沒有打算立刻攻伐日本,也許五年,也是十年,甚至更長,他需要將家中的後院擺平了,才能兼顧到海外,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明不會對日本怎麼樣,甚至還會加強來往,以期在經濟上達到控制日本的目的,而在這樣一段時間內,日本幕府就算對大明還有警惕之心,但時間長了,大明只關注國內,同時採取不刺激日本的政策,甚至還可以給
甜頭,日本幕府的警惕心就會慢慢的降低,等到日本 警惕心降到最低,等到這個時機,大明閃電出兵登陸日本本土,德川幕府將不戰自潰!
到那個時候,就該施行“以戰養戰”,至於要不要施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就要看戰況待定了。
日本德川幕府在南北戰爭前夕扮演了一點不光彩的角色,秘密派遣了不少日本浪人支援了鄭芝龍在福建的武裝政變,在那次政變中,恭妃葉漣漪的親人基本上全部慘死,還有袁崇煥的兩個堂兄弟也被害,雖然這件事做的隱秘,日本幕府召回了那些浪人,但這個仇算是結下了,當然沒有這個仇,朱影龍也不會放過日本,只是有了這個仇恨,讓自己找到了一個更好的藉口罷了,也好去說服軍機閣和內閣支援自己攻伐日本的戰爭。
旨意並沒有給洪承疇和宋獻策限定時間,因為這個時候大海上行船和作戰對氣候要求很大,即便是後世,也不可能完全不考慮氣候條件,因此如果限定時間的話,反倒會讓他二人不敢違抗旨意的情況下急功近利,不但會暴露行動目標,還會損兵折將,這可不是朱影龍願意看到 的。
大明與琉球也有一些來往,海禁被解除之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