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部分(第2/4 頁)
都怎麼看這封奏摺?”
“這個洪承疇的膽子未免也太大了,這麼做要是傳了出去,朝廷將如何面對那些個甘願臣服的化外蠻夷之國?”孫承宗身為洪承疇的頂頭上司,自是不能包庇這種膽大妄為的做法,不過他內心卻是清楚,皇帝並沒有不高興,洪承疇的這種大膽的做法甚至還迎合了皇帝的心思。
黃尊素算是有些明白,這對自家百姓講那個“仁恕”之道尚可,但國與國之間講太多的仁義別人根本把你當冤大頭,洪承疇上的奏摺雖然看似大明有些霸道,但是實際上琉球並沒有多少可選擇的餘地,只是一個漸變和突變的矛盾,其實是殊途同歸,最後都還一樣,只是漸變人更容易接受罷了。
“皇上,洪總司令雖然此舉所有有悖朝廷對藩屬國一貫的政策,不過琉球情況特殊,彼有都是中華之遺民,以前朝廷沒有強大的海軍,無力庇護,但是現在不同,若是讓我中華之後裔再任由那倭人凌辱的話,我天朝還有威嚴何在,既是中華之民,必能接受我朝廷之統治,朝廷當為數十萬百姓著想。”黃尊素避重就輕,不著痕跡道。
“黃大人莫非贊同洪承疇這等做法?”徐光啟詫異的問道。
“老大人以為我等在此還能阻止得了他嗎?”黃尊素反問道。
的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況且這還在千萬裡之外的海島上,來往訊息就要耗費十數日,就算旨意到了,恐怕一切都晚了。
五人皆把目光投降朱影龍身上。
“洪承疇既然想為朕開疆拓土,朕豈能寒了他的這一番心意,朕決定同意他的做法,不過,他這擅自做主,將朕‘先禮後兵’的當作耳旁風的行為卻是不能輕易饒恕,朕先罰他與宋獻策面壁思過七天,互相監督,再去掉他海軍總司令官的之職,暫以代職,宋獻策亦然,若是這一次他能競全功的話,朕便去掉他二人的‘代’字,你們看如何?”朱影龍詢問道。
“這,這……”孫承宗想說的是“這似乎太輕了!”的話,但是卻最終沒有能說出口。
高高的拿起,輕輕的落下,這就是朱影龍對洪承疇、宋獻策二人的處罰。
第二十四卷:周邊攻略之第十二章:黃紅之爭(二)
過在京的君臣都沒有想到,這一道處罰的聖旨非但沒 人半點,反倒是幫了他們,一連七天,洪承疇和宋獻策就是以這個藉口將琉球君臣給拖垮了,最後才不得不乖乖的就範。
而陳光也不負所望,先採取示敵以弱的辦法,一點一點的吊大薩摩島津水軍的胃口,然後再故意的放出訊息,調集艦隊要圍剿薩摩島津水軍,並將艦隊行動的絕密計劃透露給薩摩島津家的忍者間諜,薩摩島津以為艦隊離開後,北方五島必然空虛,這是重奪五島的最好機會,於是水軍全部出動,並且動用了將近兩百多條運兵船,三千島津家族私兵出動,越過了日﹑琉兩國的天然國界——吐噶剌列島南端,在深江浦集 合,準備重施二十年前的故計,登陸奄美大島,卻沒有想到陳光的艦隊早已列陣在侯,一戰下來,逃回去的薩摩島津水軍艦船不足十餘艘,其餘不是被俘就是葬身魚腹,薩摩島津實力一下子一落千丈,成為各諸侯間的笑柄。
崇禎六年七月,琉球王尚豐正式上書明廷,自請除去琉球王的封 號,並自願遷徙之中原內地居住,尚氏一族認祖歸宗,琉球國正式從坤輿萬國全圖上消失,變成大明帝國的琉球行省。
同年八月,詔之上出,臺灣設臺北、臺南兩府,併入琉球行省,設南北撫院,南撫院設在臺灣,北撫院設在琉球,原琉球官員可留任。也可得到一大筆遣散費自行離去,由於琉球的特殊,才設了南北撫院,這不過是個過度手段,將來是要被撤銷地,第一任北撫院的是才當了三個月不到的琉球三司空之一的翁盛棟,而南撫院則是臺灣撫臺陳永華。
琉球行省的設立是天下震動,大明朝多少年了都沒有向外拓展過國土,反而被後起之上的建酋擊的連連敗北。丟掉錦州以北多個城池和大片國土,琉球行省雖然遠在海外,比之丟失掉的國土也小的多,但這一訊息傳回國內。大漲了國人士氣,百姓們也都認識到了,這天已經在變了,烏雲已經消散。天空變地比以前更藍,更清澈了!
明廷增設琉球行省的訊息也傳到後金國內,皇太極還親自找范文程瞭解了一下,才知道琉球行省是個什麼地方。在何處?
雖然意識到大明海軍的強大對後金來說是個巨大的威脅,但是大部分臣子包括皇太極都認為海軍固然強大,但一旦離開陸地上地支援。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土。縱使強大,也只是一時的。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