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部分(第3/4 頁)
。
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在滿洲八旗中就有16個漢人牛錄。皇太極即位後,天聰三年即崇禎二年正月,將漢人牛錄撥出2000人,正式成為一 個漢軍旗,命漢官 養性統轄。天聰五年即崇禎四年五月,皇太極正式將“舊漢兵”定名為漢軍,以黑旗為標誌。因當時鑄造火炮者基本是漢人,而使用這些火器、大炮者也基本是漢人,得了毛文龍從凍僵島上裹抰的幾十萬軍民後,皇太極正是將漢軍擴充為八旗,得步軍十餘萬,加上蒙古軍、朝鮮軍,皇太極這兩年大肆擴軍,共足見四族三十二旗,得軍隊約六十萬餘,對外號稱八十萬,其中後金、蒙古各約二十萬鐵騎,漢軍十二萬,還包括毛文龍手下三萬精銳,水師約三千,朝鮮軍八萬。
有這樣一個強鄰在,而且已經迫不及待的張開獠牙,瘋狂的吞噬著周圍的弱小勢力,壯大著自己的力量,眼見對手一天天強大,朝廷雖然採取了一些列措施抑制後金的步伐,但鞭長莫及,而且朝廷把精力放在了國內,軍費雖然每年都在增長,但防禦有餘,進攻卻不足,朝廷如果這個時候介入西藏的戰爭,能夠迅速平定戰局還好,如果不能迅速解決戰端,而陷入泥潭的話,如果是一拖幾年的話,恐怕東北這一隻惡狼就會再一步強大起來,一旦戰事開啟,恐怕難以兼顧。 (更新最快wap。。c n)
“告訴左良玉,讓他維持西藏現狀五年。”朱影龍看了左良玉的奏摺,什麼也沒有說,直接給了軍機閣這麼一個交代。
左良玉接到軍機閣的命令,唯有苦笑,這仗都快要打起來了,還要維持現狀五年,怎麼維持?
裝扮成香客的顧實汗一行平安抵拉薩。**贈給顧實汗“丹增卻 傑”(意為持教法王)稱號。顧實汗與五世**、四世班禪秘密商議,決定由顧實汗率大軍從新疆前來青海,稱消滅白利土司頓月多吉,繼而進軍西藏消滅第悉藏巴。
阿爾斯蘭被殺後,他手下的一萬蒙古鐵騎部分跟隨顧實汗和碩特 部,他們大多是阿爾斯蘭的心腹,就算回去之後,也會被清洗,自然不會傻到回去等這被砍頭,還有一部分是土謝圖汗的部將,這一部分是土謝圖汗的人自留在拉薩,被藏巴汗待為上賓。
由於左良玉的有些介入,甚至隱晦的告誡土謝圖汗不要介入西藏宗教之爭,土謝圖汗似乎有些悔悟,與頓月多吉和第悉藏巴有了些疏遠,只不過那支被派往拉薩的軍隊也沒有召回,只是保持克制了許多。
加上土謝圖汗親自去西寧拜見了左良玉,得到左良玉的親自接見,這就使得顧實汗有些顧慮,原本打算連土謝圖汗一起滅掉的,形勢逆轉之下,顧實汗不敢輕易出兵,害怕明廷會和土謝圖聯合起來,到時候就非他所能敵。
而左良玉再上書朝廷,讓額璘臣以邁達哩活佛的名義邀請四世班禪和五世**訪問青城,額璘臣的背後是大明朝廷,班禪和**訪問青城顯然如果沒有大明朝廷的允許是不可能成行的,這一次訪問意義重大,黃教為此得了一點喘息之機,藏巴汗也不敢在黃教兩位教宗大人出訪之機在背後搞什麼小動作,若是惹起大明來,對頓月多吉和藏巴汗來說都沒有好處,因此西藏地區戰爭的陰雲很快就消散不少,左良玉成功的穩定了西藏地區目前的格局,雙方暫時相安無事。
宗教之間的戰爭是最狂熱,最瘋狂,最沒有理性的戰爭,但是矛盾的是,人活著如果沒有一份信仰,沒有一份追求,那就跟行屍走肉一 般,所以西藏問題根本就是一場長期的戰爭,短期的征服只是對**的一種消滅,對精神和文化的征服卻是一場持久戰,後金則不同,沒有狂熱的宗教信仰,只是一個十分野蠻的民族,雖然自謗也有千年的傳承,對於一個野蠻的民族,**的征服是最直接的,西藏比後金更落後,更野蠻,但是條件跟落後,百姓更愚昧,因此需要更長的時間才梳理,而且更復雜,因此對於西藏,朱影龍決定還是將其放在解決後金皇太極之後來解決。
第二十五卷:盛世大明(終卷)第一章:皇太極稱帝(一)
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極正式發 諭,這道詔諭中說:“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輝發
等名,曏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夫諸申之號,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涉。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自今以後,一切人等,止稱我國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稱。”從這一天開 始,滿洲成為後金國的一個代稱,而滿族正是取代原來的三個不同地域的女真族,正是的合併成一族,成為一個新的種族。
接到這個訊息,朱影龍知道皇太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